奉同尤延之提舉廬山雜詠十四篇 落星寺
浩浩長江水,東逝無停波。
及此一回薄,湖平煙浪多。
孤嶼屹中川,層臺起周阿。
晨望愛明滅,夕游驚蕩磨。
極目青冥茫,回瞻碧嵯峨。
不復車馬跡,唯聞榜人歌。
我愿辭世紛,茲焉老漁蓑。
會有滄浪子,鳴舷夜相過。
浩浩長江水,東逝無停波。
及此一回薄,湖平煙浪多。
孤嶼屹中川,層臺起周阿。
晨望愛明滅,夕游驚蕩磨。
極目青冥茫,回瞻碧嵯峨。
不復車馬跡,唯聞榜人歌。
我愿辭世紛,茲焉老漁蓑。
會有滄浪子,鳴舷夜相過。
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向東奔流沒有停止的波浪。到了這里水流回旋激蕩,湖面平靜但煙浪很多。孤立的島嶼屹立在河中央,層層樓臺建在四周。清晨眺望喜歡那光影的明滅變化,傍晚游覽驚嘆于湖水的蕩漾。極目遠望是一片青蒼迷茫,回頭看是碧綠的山巒。這里不再有車馬的蹤跡,只聽到船夫的歌聲。我愿告別世間的紛擾,在這里披著漁蓑終老。定會有像滄浪漁父那樣的人,夜里劃著船來探訪我。
回?。核骰匦な帯?/p>
孤嶼:指落星寺所在的島嶼。
周阿:四周。
明滅:指光影的明暗變化。
蕩磨:湖水蕩漾。
青冥:青蒼的天空。
榜人:船夫。
滄浪子:指像《楚辭·漁父》中滄浪漁父那樣的隱者。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游覽廬山之時。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動蕩或不如意,詩人在游覽中被落星寺的寧靜清幽所吸引,從而觸發了他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寫下此詩以表達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生動描繪景色的同時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追求。
企仰仙巖歲已深,此行一見即知音。 水簾不卷非朝夕,芝石長生到古□。 孤鶴來迎疑識面,片云飛去出無□。 相逢總是旌陽侶,喚起先生問劍□。
翠柏丹崖,碧云深鎖神仙府。勢盤龍虎。樓觀雄中土。 我欲停時,又恐斜陽暮。黃塵路??蛻蚜伎唷M目西山雨。
昔時彭祖,聞道有、八百穹崇遐壽。屈指我公今幾許,歷歲才方七九。七百修齡,更三十七,猶是公之有。此逢誕節,蓋須來獻尊酒。 好是子舍孫枝,居官領薦,迭復青毰舊。陶令解龜何太早,去作幔亭仙友。只恐九重,思賢夢覺,未屈調羹手。周公居左,魯公還是居右。
乾淳老人氣岳岳,破冠穿履行帶索。 撐腸拄肚書萬卷,臨風欲言牙齡落。
高會罷飛觴。方錦再移珍席。雷鼎乍烹甘液,試問侯蒼璧。翠虬寶釧捧殷勤,明滅粲金碧。賓主放懷談笑,滿華堂春色。
霜月穿簾乍白,蘋風入坐偏涼。麾燈促席詫時光。桃花歌扇小,楊柳舞衫長。 別乘平分風月,詞人剩引觥觴。莫將幽恨攪剛腸。盡添金掌露,頻注玉猊香。
曉光催角。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 追念人別后,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翠幌嬌深,曲屏香暖,爭念歲華飄泊。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著。者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人生囂塵中,幾若駒過隙。 安得坐此山,枕流復漱石。
楊柳千條綠,桃花萬樹紅。 船行明鏡里,人醉畫圖中。
零陵古郡枕湘川,太守南歸得意年。 茶味欲過衡岳寺,橘香先上洞庭船。 錦衣照耀維桑地,石燕翻飛欲雨天。 若到浯溪須艤棹,次山遺頌想依然。
聽說娑婆無量苦。風前陡覺雙眉豎。貪欲如狼嗔猛虎。魔軍主。張弓架箭癡男女。日月往來寒又暑。乾坤開合晴還雨。白骨茫茫銷作土。嗟今古。何人踏著無生路。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池塘四五尺深水,籬落兩三般樣花。 過客不須頻問姓,讀書聲里是吾家。 官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惟有讀書聲最佳。
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 系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鴻去。 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
吳姬壓酒浮紅蟻。少年未飲心先醉。駐馬綠陽陰。酒樓三月春。相看成一笑。遺恨知多少?;厥子赇N。長橋連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