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嘆
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郁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
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
眇然貞觀初,難與數子偕。
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郁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
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
眇然貞觀初,難與數子偕。
夏日太陽從東北方升起,升上天空橫過天的中央。陽光強烈照徹大地,悶熱的暑氣怎能散開。上天很久沒有打雷,莫不是號令失常。雨降下卻不能滋潤萬物,良田里揚起了黃色的塵埃。飛鳥因酷熱而死,池魚干涸在泥里。很多百姓還在流離失所,放眼望去只有野草。直到如今黃河北岸,到處都是如虎似豺的叛軍。遙想幽薊一帶動蕩的局勢,朝廷的軍隊在哪里呢。面對食物卻吃不下,我的心情很不舒暢。遙想貞觀初年的太平盛世,如今很難與那時的賢君良臣相比了。
陵天:升上天空。中街:指天空中央。
朱光:指陽光。厚地:大地。
郁蒸:悶熱的暑氣。
乖:失常。
濡物:滋潤萬物。
流冗:流離失所。
蒿萊:野草。
大河:指黃河。
幽薊: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當時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貞觀初:唐太宗貞觀初年,當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數子:指貞觀年間的賢君良臣。
此詩創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 年)夏。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叛軍依舊猖獗,百姓流離失所。同時,天氣酷熱干旱,莊稼無收,社會矛盾尖銳。杜甫目睹這一切,寫下此詩表達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百姓的同情。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夏日的酷熱和社會的動蕩不安,表達詩人憂國憂民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寫實,真實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在文學史上,它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品之一,體現了杜甫詩歌“詩史”的特點。
燕坐僧窗??水沈,暫時塵務不關心。
殿堂突兀諸天擁,花木扶疏曲徑深。
節近重陽堪把翫,景如圖畫費摹臨。
秋晴急趁黃花約,短日凄風易作霖。
桃笙澀勒漫成林,并立林亭一徑深。
月下競看雙鳳影,風來時聽二龍吟。
冰霜不改夷齊操,富貴無忘魯衞心。
寄語園人頻愛護,等閑莫遣斧斤侵。
平子愧明略,長卿真倦游。笭箵儻可佩,瑤玉豈復舟。
舊聞西余老,猖狂白蘋洲。毫端寶剎見,塵起大地收。
奮迅師子王,蚓蛙視蛟虬。向來大滌翁,晚節萬戶侯。
襄陽一轉語,富貴真云浮。此道久已微,碔砆混琳球。
念昔過苕霅,尋谿亦經丘。同游今安在,十載一瞬眸。
幾欲掛長劍,刻舟笑延州。焉知甕中人,寂默無春秋。
香爐著古廟,一念萬劫休。安得五畝園,良苗接平疇。
脫身饑寒外,結友高勝流。二邊無余習,六賊可盡劉。
誰能使危膓,一日一萬周。須公謝三旌,故事追羊求。
青鞋一幅巾,往來山之幽。且復載明月,深潭戲垂鉤。
負郭林廬帶草堂,小亭軒敞對修篁。
祖師但指青青色,詩老能聞細細香。
風過戶庭常掩冉,雨余衾枕自清涼。
幽蘭茉莉徒芬郁,氣味不如君久長。
烏啼未必惡,麾去恨不早。
鵲噪兩耳聾,主人亦言好。
安知一喙鳴,喜戚自顛倒。
朝來群鵲噪不已,童稚無知助吾喜。
群鵲自與烏爭巢,慎勿喜歡真誤爾。
此生云水興,今日買扁舟。
著岸從人系,乘風逐處浮。
山歌和漁子,凈社結江鷗。
夜泛寒潮穩,朝尋古寺幽。
謝安空雅量,范蠡漫多謀。
豈若吾無事,平湖盡日留。
吳山視諸山,聳秀若諸母。上有一段云,使我屢回首。
瀫水向浙水,涼飊生遠漪。中有一雙鯉,為傳我所思。
高堂有華髪,游子行當歸。歸歟不可緩,霜露沾人衣。
聞道招提枕半岡,結茅真在白云鄉。
嵐光滴瀝衣裳冷,爽氣空蒙枕簟涼。
幻滅不傳神女夢,心清時到贊公房。
是身直與云相似,肯與眾生出岫忙。
安期生,赤玉舄,遺之東海濱。
千年求我蓬萊下,祖龍豈是千年人。
安期一量舄,蔥嶺一只履,茫茫九州在泥滓。
至人去之如脫屣,吁嗟祖龍蕭翁寧悟此。
耕桑不擾罷開邊,家國安榮二百年。
三世彩衣疑有種,一門忠孝豈無傳。
遭時自致公卿貴,積慶多因父祖賢。
鶴骨松標長照世,不須圖畫上凌煙。
今晨風日佳,積潦亦已退。
安能如寒龜,自縶形骸內。
春風入桃臉,巧笑已無賴。
誰云五畝園,浩蕩了無外。
流年不可攀,短髪久已白。
星星亦種種,那復三萬尺。
愛君凜凜有英風,刮目相看為改容。
榻解久懸延孺子,樓登百尺臥元龍。
貨因縷積成良賈,學務深耕鄙惰農。
已約三冬重過我,盡攜書史日相從。
曠度中無類,懷才竟莫伸。
入朝誰不達,出宰一何頻。
吏隱琳宮冷,郎潛素髪新。
話言猶可想,攬拂涕霑巾。
戶樞不容蠧,展轉夕與朝。死水不赴壑,淺于杯所膠。
人生戒甚逸,起我少自勞。呼僮續長綆,落落鳴桔橰。
攜瓢傍修竹,灌灑繞百遭。念此十二君,離群自江臯。
移栽一年余,已長數尺梢。齋前雨霜叢,歲久根已交。
交根纒籜龍,卷葉不復搖。聊蘇夏日畏,未謝春雨膏。
蕭蕭便生涼,霍若云霧消。卻坐井邊石,清泉濯雙骹。
官閑但數數,聽以老圃嘲。豈敢運甓比,漫欲滋枯焦。
建旟撫方面,簪筆登云衢。除書無虛日,念子何躊躇。
滿堂羅經史,問字無停車。平明戶外屨,接跡叩所需。
定坐為詳說,從周述唐虞。執經退食罷,貝梵頗卷舒。
破魔無堅壘,解髻皆明珠。危弦寡知音,寂寞空居諸。
成詩遠相寄,尺鯉來東吳。收之巾十襲,永好不可渝。
開緘嘆奇決,已作東歸圖。閉蕃著空舍,誰辨公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