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韻答方直甫
小儒談大方,任意略權度。
未行要疾走,踉蹡不成步。
唯應過量人,不作與么去。
請君敞書帷,為我說歸趣。
小儒談大方,任意略權度。
未行要疾走,踉蹡不成步。
唯應過量人,不作與么去。
請君敞書帷,為我說歸趣。
淺薄的儒生談論宏大的道理,隨意而不考慮權衡法度。還沒學會走就要急切地奔跑,踉蹌著連步子都走不穩。只有那些有度量、有見識的人,才不會這樣行事。請您打開書幃,聽我說說其中的旨趣。
小儒:指見識短淺的儒生。
大方:指大道、大道理。
權度:權衡、法度。
踉蹡:走路不穩的樣子。
與么:這樣。
歸趣:旨趣、意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詩人在看到社會上一些人急于求成、不遵循規律的現象后有感而發,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勸誡人們做事要腳踏實地,不可急于求成。其特點是通過鮮明對比和形象比喻說明道理,在文學上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深刻哲理。
上水船,風大急。帆下人,須好立。
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倚柁。
莫打南來雁,從他向北飛。
打時雙打取,莫遣兩分離。
白玉石,碧波亭上迎仙客。
口耳王,圣明天子要錢塘。
送搖招,由三方。
一圓分成四片,送在搖前。
水里取一鼉,岸上取一駝。將者駝,來馱者鼉,是為駝馱鼉。
屋里取一鴿,水里取一蛤。將者鴿,來合者蛤,是謂鴿合蛤。
鸞老頭腦好,
好頭腦鸞老。
遙望漁舟,不闊尺八。
憑闌一嘔,已覺空喉。
亞其虎膺,曲其松根。
以蹲鴟間虎膺之下,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子母相去離,
連臺拗倒。
二火皆食,始同榮,末同戚。
占失牛,
已被家邊載上州。
欲知賊姓一斤求,
月如彎弓,少雨多風。
月如仰瓦,不求自下。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
不在山,不在岸,
采我之時七月半。
選甚癱風與緩風,
干星照濕土,明日依舊雨。
云行西,星照泥。
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里。
天將雨,鳩逐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