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竹溪先生
路逢個老翁,自負柴一束。
烏巾插在腰,背手牽黃犢。
借問何處居,指點破茅屋。
午雞啼短墻,麥飯方炊熟。
路逢個老翁,自負柴一束。
烏巾插在腰,背手牽黃犢。
借問何處居,指點破茅屋。
午雞啼短墻,麥飯方炊熟。
路上遇到一位老翁,自己背著一捆柴。黑色頭巾插在腰間,背著手牽著小黃牛。我詢問他住在哪里,他指著那破舊的茅屋。中午短墻邊傳來雞叫,此時麥飯剛剛煮熟。
自負:自己背著。
烏巾:黑色頭巾。
黃犢:小黃牛。
麥飯:用麥子做的飯。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鄉村時,被鄉村寧靜質樸生活吸引,從而創作此詩,以記錄所見所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生活場景,突出鄉村寧靜質樸特點。以白描手法生動展現畫面,在文學上為描繪田園生活增添佳作。
鑄出江心滿月懸,擎來寶玉琢藍田。鸞臺接席清輝炯,蟾魄臨窗灝彩圓。莫道連環諧舊約,休從杵臼覓良緣。嬋娟繡閣新妝就,眉嫵依稀對洛川。
稅得東家一畝宮,向來喧市馬牛風。誓將尤悔加深省,肯為饑寒嘆屢空。十里溪山愁眼外,數家梧竹畫屏中。惠然更感無雙子,時有高談發蔽蒙。賜墻那及仲尼宮,妄意堅高立下風。志士有求雖汲汲,鄙夫無得漫空空。詩鳴寡學安能善,酒圣多愁詎敢中。惟賴有朋想博約,過情之譽豈宜蒙。浮生均是大槐宮,永日聊便竹簟風。若要語言求要妙,猶將筆墨畫虛空。一區聊寄塵囂外,萬景皆歸眺望中。敢似越雞孵鵠卵,正慚云將問鴻蒙。律呂旋相六十宮,聲如佳句比南風。自非詩印全提得,難使言瑕一洗空。已向襟靈窺致遠,更從彪炳見弸中。讀書有益非虛語,請看孫權與阿蒙。尚德南宮勇北宮,羨君兼有古人風。無雙自昔稱江夏,第一于今鄙解空。會友更求三以上,策名應簉二之中。須慚颣語賡黃絹,但可廚人作醬蒙。文才久合步蟾宮,未肯爭摶九萬風。剩欲論詩宗典樂,故應憐我隸司空。高山宛在綠琴里,白發從多清鏡中。要識起予真賞意,圣門千古望龜蒙。
花影幽窗掩獨眠,博山清晝起孤煙。南朝弱態憨偏好,西子愁眉忍更妍。來夢草香懷夕夕,斷腸書字袖年年。闌干一曲無多地,才著思量便渺然。
暑隨新雨凈,涼是緒風馀。白氅來時服,青箱舊日書。稍甘南味饌,誰掃錦溪除。逸氣方溟渤,瀰茫掠孟諸。
支離久已蹶塵埃,蹀躞欣從大宛來。好領白眉歸上界,天花填路鳥銜開。
將軍一怒發沖冠,致遠如龍起蟄蟠。精衛有心填碧海,英雄拼死挽狂瀾。滄波悲壯千秋恨,熱血長留萬古丹。此日自強消舊恥,國殤泉下百憂寬。
鄭客入關行未已,逢人見謂祖龍死。秦人竟去無來蹤,千載桃源隔流水。
君不見峨峨名山華不注,芙蓉秀出青冥間。霓旌雷轂竟何在,石道空馀芝草斑。綠云萬古留不散,赤松嘯父來登攀。蓬壺方丈去幾許,仙人明月吹簫還。銀河宛轉落此山,素琴日夕鳴潺湲。鳴潺湲,流不巳,千年若待邊夫子。幽懷不減鹿皮翁,漱酌瓊瑤紫霞里。玉醴頻餐體骨輕,紅泉一咽容顏美。曉嶂常銜鸚鵡杯,春風獨泛桃花水。憶自翻飛入帝城,薜蘿恍惚千巖清。翠澗勞思照野服,靈波屢夢沾塵纓。迢遙回首山中樂,解道王喬事堪學。笑騎神鯉問滄海,坐聽天雞倚東岳。鳳苑猶歌李謫仙,金門尚隱東方朔。
久客喜歸舍,況逢秋氣新。聊乘行艓子,閑覓住庵人。道士青芒屨,高僧白氎巾。更須苔井水,一為濯京塵。
夜里刪詩日看山,縱然忙殺也清閒。從教花落休開徑,除卻僧來即閉關。性好積書終是癖,身無小病怕成頑。幽棲未盡聲聞累,鶴舞??鳥語蠻。
淇園曾誦昔人詩,勝地相逢豈易期。曲徑拗風回紫陌,疏林篩月落清池。云梳鳳尾淩高節,雨拔龍孫接矮枝。好景不爭車馬到,名人賞識當題碑。
灑掃羅浮夢,居然藥市間。日暄行就谷,林密意兼山。宴樂片云上,樵蘇薄暮還。神仙良有在,雨氣乍潺潺。
寂寞閒庭看一炷。短夢憑誰據。燕子飛來呢喃語。似太息、春將去。怪底而今無意緒。慵揭簾衣覷。戶外落花深尺許。遮不斷、愁來路。
秋思公何高,堆積自嵱嵷。出為悲秋辭,萬仞見孤聳。念我老于詩,我發實種種。而后傷故人,故人多作冢。陰風夜木嘷,窸窣聞鬼悚。獨我忘形骸,百事乃纖冗。不眠霜月上,霜月如可捧。
洞戶千年叫不開,白云無主自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