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彥采觀雪之句
朔風吹空林,眇眇無因依。但有西北云,冉冉東南飛。
須臾層陰合,慘淡周八維。凍雨不流淵,飛花舞妍姿。
翳空乍滅沒,散影還參差。萬點隨飄零,百嘉潛潤滋。
徘徊瞻詠久,默識造化機。上寒下必溫,欲積無根基。
漸看谷樹變,稍覺叢篁低。皓然遂同色,宇宙乃爾奇。
繁華改新觀,凜冽忘前悲。摛章愧佳友,佇立迎寒吹。
感此節物好,嘆息今何時。當念長江北,鐵馬紛交馳。
朔風吹空林,眇眇無因依。但有西北云,冉冉東南飛。
須臾層陰合,慘淡周八維。凍雨不流淵,飛花舞妍姿。
翳空乍滅沒,散影還參差。萬點隨飄零,百嘉潛潤滋。
徘徊瞻詠久,默識造化機。上寒下必溫,欲積無根基。
漸看谷樹變,稍覺叢篁低。皓然遂同色,宇宙乃爾奇。
繁華改新觀,凜冽忘前悲。摛章愧佳友,佇立迎寒吹。
感此節物好,嘆息今何時。當念長江北,鐵馬紛交馳。
北風在空林中呼嘯,樹木孤零無所依托。只有西北方向的云,緩緩向東南飄飛。不一會兒陰云聚合,昏暗籠罩四面八方。寒雨凝結在深淵不流,雪花如飛花舞動妍姿。遮蔽天空時隱時現,光影散亂參差不齊。萬點雪花飄零而下,默默滋潤著百草千禾。我徘徊觀賞吟詠許久,暗自領悟自然的奧秘。上面寒冷下面必溫暖,積雪想堆積卻無根基。漸漸看到山谷樹木變色,漸漸感覺竹林也被壓低。天地間一片潔白,宇宙如此神奇。雪景讓繁華有了新貌,嚴寒中忘卻了從前的悲傷。我慚愧不能寫出好詩回應好友,佇立著迎著寒風。感慨這節令景物美好,嘆息如今是什么時候。應當掛念長江以北,正有鐵騎縱橫交錯。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朔風:北風。
眇眇:形容孤獨無依。
冉冉:緩慢移動的樣子。
須臾:一會兒。
層陰合:陰云聚合。
八維:指四面八方。
凍雨:寒雨。
翳空:遮蔽天空。
百嘉:各種莊稼。
默識:暗自領悟。
造化機:自然的奧秘。
摛章:鋪陳辭藻,指寫詩。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當念長江北,鐵馬紛交馳”可推測,當時可能處于南北對峙的局勢,北方有戰事發生,詩人在觀賞雪景時,由景生情,聯想到時局。
這首詩主旨是借雪景抒發情感和思考。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由景及人,將自然景象與社會現實相聯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社會的關注。
李唐開元全盛日,文化昭宣異人出。夫君自是長庚精,炯炯墮地群倫驚。胸羅珠璣爛星斗,筆鋒造化驅雷霆。金鑾召見至尊喜,賦詩揮毫疾風雨。聲華氣岸壓朝紳,妾視真妃奴力士。塵世齷齪不可留,騎鯨復去昆崙丘。朅來宇宙成千秋,一朝還作荊襄游。荊襄之堧蘭江上,山紆水環景清曠。此時突兀開新祠,萬古詩豪揭高榜。地因人勝古則然,從此蘭江重穹壤。
獨坐書齋日正中。平生三昧試茶功。起看水火自爭雄。勢挾怒濤翻急雪,韻勝甘露透香風。晚涼月色照孤松。
當時去住兩無家,露冷千門別館娃。為有狂名重淮海,忍教情死累瑯琊。洞天仙約胡麻飯,烽火南朝玉樹花。若間蕭郎無恙否,關山明月走兵車。
白駒如龍兮逶而迤,紅韁未絆兮天之涯。秋風萬里思鄉時,傷離群兮嘶復悲。
扁舟去何所,渺渺太湖陰。依依桑梓村,拍拍枕寒潯。飛云入遐睇,鳥道橫青岑。篙師戒勿渡,柔櫓力不任。我身雖骨立,未肯折壯心。放船當中流,浩歌激清音。何當被宮錦,再作峨眉吟。
鬢毛秋后轉漂零,愁坐窮檐展灸經。得似畫堂歌吹里,硫黃鐘乳按娉婷。
西湖女兒似西施,瓜皮小船歌竹枝。郎心如月有時黑,妾身如山無動時。
平生身計拙如鳩,更向周南怨滯留。無奈春風欺客病,蕙蘭狼籍伴牢愁。
粲爛雙鉤倚鹿盧,人倫一代擅風胡。刪詩秩繼周司寇,作賦名高楚大夫。閥閱五朝傳父老,門墻四海見生徒。尋仙政有青蓮癖,日候長鯨返太湖。
彼鳴在陰,亦白其羽。聲聞于天,來集斯所。勉勉我王,咸遂厥宇。播于異物,受天多祜。
積慶承前烈,呈才會圣時。踐楊朝有籍,治行吏為師。僚友皆親譽,黎民每去思。惜哉違世早,志業未全施。
頻年孫武枉談兵,子弟三千盡老生。點將吳宮遴幼婦,越娃少小最傾城。
蓮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猶勝道傍柳,無事蕩春風。
入室天然惱病禪。打窗風雨悶吟仙。歸心一點落燈前。猶有十三樓上酒,可無三百杖頭錢。一年心老一年年。
吾聞漢江之水出自嶓冢山,綿亙荊楚相回環。鯨波浩渺自今古,狂風日夕生濤瀾。天吳崢嶸陽侯赫,神蛟巨鰲相掀擲。驅云擁霧見精怪,旁激橫流無紀極。古復實屆江之干,平疇沃野何恢漫。時維暵旱得灌溉,不爾正復為時艱。楚地從來況多雨,毒霪平地成沮洳。江濤沃溢失巨防,大浸滔天莽無處。歲用薦歉民阻饑,矧迫公稅多流離。日復一日歲復歲,坐見凋敝誰能支。廬陽柯子真偉才,邇年秉節湖湘來。仰承德意宣化理,重為民隱勞區裁。具版筑兮較章程,動大眾兮躬拊循。佚道使民樂趨赴,千錘萬鍤從如云。堤成直走數千文,長虹蜿蜒臥江上。即教霖雨溢江波,滔滔循涯只東向。沮洳已變高原空,眼看四野回春風。爾疆我畝各秲藝,流離盡復時和豐。堤上沉沉萬楊樹,堤邊隱約人家住。樵唱農歌聞近遠,牧馬芻牛散朝暮。西湖漫自多坡翁,武皇瓠子空稱雄。漢江有堤自今始,樂樂利利無終窮。我言柯子真能為,民興大利除大患。已聽民謠萬口碑,還徵士論千年案。誰當異日傳名臣,今我且為歌江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