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胡仲方東湖送別韻
祇知白下棠花白,不記湖邊草色新。
鬰鬰樓臺籠戍柳,荒荒苔蘚畫游舲。
重來老子慚無恨,徉臥尊前醉不醒。
投曉張帆順風去,怕遭民吏笑明廷。
祇知白下棠花白,不記湖邊草色新。
鬰鬰樓臺籠戍柳,荒荒苔蘚畫游舲。
重來老子慚無恨,徉臥尊前醉不醒。
投曉張帆順風去,怕遭民吏笑明廷。
只記得白下的海棠花是白色的,卻記不起湖邊的草色已煥然一新。郁郁蔥蔥的樓臺籠罩著守衛的柳樹,荒蕪的苔蘚仿佛在描繪著游船。我再次來到這里,慚愧自己沒有遺憾,悠閑地臥在酒杯前沉醉不醒。拂曉時張起船帆順風離去,怕遭到百姓和官吏嘲笑朝廷。
祇:只。
白下:古地名。
鬰鬰:同“郁郁”,茂盛的樣子。
戍柳:守衛之地的柳樹。
荒荒:荒蕪的樣子。
畫游舲:描繪游船。
老子:作者自稱。
徉臥:悠閑地臥著。
投曉:拂曉。
明廷: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再次來到東湖送別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經歷過一些人事,再次來到此地,心境復雜,有了諸多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送別時的復雜情感和對時光、人事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將自然與人文景觀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創作風格。
廣澤之中是獨山,
恍疑翠帶遶城(《光緒志》作“層”)巒。
馬臨絕頂遙相望,
惟見煙云萬木攢。(〖1〗《嘉靖志》注:“《成化志》。”)
土木其形,竊吾民之酒牲,固無以名。
土木其智,竊吾君之祿位,如何可議。
祿位頎頎,酒牲甚微,神之饗也,孰云其非。
視吾之碑,知斯文之孔碑。
京口談玄已有名,吾山特地涉途程。
雖云法眼無瑕翳,爭奈真人掩耳聽。
參學須參真心匠。合頭須詐不勞聆。
此來更欲尋師去,決至應當暫改形。
道友當年深契會,老僧今日苦叮嚀。
特報水云知識道,半秋孤月落花亭。
邦(京本作“郡”)與邑,風猛似雷聲。
折木飛沙幷(京本作“兼”)走石,搖門拔戶禍應生,第一怕三刑。(京本注:“寅申己亥辰戌丑未之類。”)
早向忙中認取閑,休將心力役機關。
花依時節重開得,水向東流定不還。
春色潛偷青鬢發,風光暗換少年顏。
須知世事堪悲嘆,盡在莊周一夢間。
昔年張翰此歸休,鱸膾莼羹八月秋。
萬頃煙波閑極目,一帆風便不回頭。
洞庭有路通仙室,笠澤無人直下鉤。
自恨宦名身未了,拂衣東去阿誰留?
白石磷磷上接天,青松郁郁下臨川。
草生福地皆為藥,人在名山總是仙。
待客遠尋巖下蕨,烹茶滿酌洞中泉。
前生恐是白云子,今世還來臥翠顛。
存詩勾引未能休,閑即因吟到御溝。
故園別來杉檜老,舊山禪處水云秋。
寒聲漸細鐘搖寺,夜色無窮月滿樓。
攀羨此情高且逸,平生辛苦未能醻。
因風離海上,
伴月到人間。
徘徊不可住,
漠漠又東還。
山窄地,泣滴莫安營。
兩路中間休立寨,龍頭(辛本、川本作“勿投”)天灶怎持兵,仔細與軍(辛本、川本作“君”)尋。
士林館側盡儒流,朝士莊田隔近陬。
見說人稀難駐泊,于今荊棘走獐麀。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閑中檢點平生事,靜坐思量日所為。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虧。
(見《悅心集》卷一)。
吾有藥,號心丹,煩惱爐中煉歲年。知伊不變胎中色,照耀光明遍大千。
開法眼,覩毫端,能變凡圣剎那間。要知真假成功用,一到底時中鍛煉看。
無形狀,無方圓,言中無物物中言。有心用即乖真用,無意安禪無不禪。
亦無滅,亦無起,森羅萬像皆驅使。不論州土但將來,入此爐中無不是。
無一意,是吾意,無一智,是吾智,無一味,無不異。色不變,轉難辯,更無一物于中現。
莫將一物制伏他,體合真空非鍛煉。(見《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八冊吳越釋延壽《宗鏡錄》卷九八)。
人境兩俱奪,從來正令行。
不論佛與祖,那說圣凡情。
擬犯吹毛劍,還傷(《五燈會元》、《人天眼目》作“如”)值木(《人天眼目》作“目”)盲。
進前求妙會,特地打(《五燈會元》、《人天眼目》作“斬”)精靈。
龍光山頂寶月輪,照耀乾坤爍暗云。
尊者不移元一質,千江影現萬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