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趙丞相作黃尚書挽詩三首 其二
講讀真無敵,忠誠素有孚。
談經兼體用,論事極精粗。
日已升旸谷,天方冒海隅。
甘盤當保義,豈料歲年徂。
講讀真無敵,忠誠素有孚。
談經兼體用,論事極精粗。
日已升旸谷,天方冒海隅。
甘盤當保義,豈料歲年徂。
在講經讀書方面真的無人能敵,忠誠的名聲向來為人信服。講解經書能兼顧本體和應用,議論事情能分析得細致入微。太陽已從旸谷升起,天空正籠罩著海邊。本應像甘盤那樣輔佐君王、安定國家,怎料他年歲已盡離世了。
講讀:講解經史書籍。
孚:使人信服。
體用:本體和作用。
旸谷:傳說中日出的地方。
甘盤:商代賢臣,曾為武丁之師。
保義:治理、安定。
徂:往、去,這里指去世。
此詩是代趙丞相為黃尚書所寫的挽詩。黃尚書可能是當時一位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員,在講經論事等方面有出色表現。詩人在其去世后,為表達對他的敬意和惋惜之情而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因資料有限難以確定,但應處于南宋時期,當時朝廷需要賢能之士來輔佐朝政。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黃尚書,突出了他的才能和忠誠。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以及人們對賢才的敬重。
入眼新篇玉映金,揮毫如對草堂深。后生日月真虛度,前輩文章自古心。洛社何年侍鐘鼓,吳田頻歲苦霪霖。煩公乞與長生訣,免使霜毛上玳簪。
開基凌絕頂,居與鹿為群。一徑落紅葉,萬山生白云。石梁秋蘚合,茶灶午泉分。此地多苓術,長應侶隱君。
潮滿金陵渚,風高浦子城。煙帆來楚色,霜葉下秋聲。水國開千市,天家駐五兵。旌旗搖列壘,鼓角動連營。海汛防南服,邊烽接北平。壯心空宿昔,逸思尚縱橫。幾逐漁樵侶,常投草澤行。撈蝦沙岸淺,牧豕竹坡晴。旅食游應倦,秋衣授未成。平山獨可眺,眺遠寄離情。
貧非樂也,樂惟道義。匪哲弗居,孰云細事。室如懸磬,俯仰無愧。終身欣然,何憂何懼。矧伊吾人,宗自西方。一飯候晷,三宿于桑。彼上人者,如圭如璋。肆求懿德,其居允臧。載瞻其居,有琴有書。亦有嘉賓,來與我娛。草衣藜羹,屢空晏如。從吾所好,有樂只且。往有鐘鼎,弗慎弗守。彼有榮觀,弗圖弗究。淪胥以亡,亦孔之丑。我作是詩,以詠座右。
今日清和和又清,王孫領客出都城。好天勝日能多少,三到西湖始一晴。
青綾裙子試新裁,水面風吹拂拂開。舟小身輕波復靜,荷花蕩里去還來。
破衲自風沙,兼天壓雪花。草間狐兔盡,歸去帝王家。
金獸分香賜老臣,全家望闕拜君恩。教坊催樂排春燕,中使傳宣勸御樽。
青瓦覆頂白灰壁,有門斜敞無人跡。門前石坪數丈寬,小犬搖搖臥復立。收來玉米掛前墻,滿堵躍躍燦鮮黃。檐頭正立紅太陽,來和此物交相光。
與兒醬姜兒勿號,前母生之后母勞。大統岡頭寒食酒,一杯和淚灑香茅。
滹沱冰合大風鳴,馬上寒云護北征。我自朝天稱四岳,君還謁帝入承明。黃金結客樽前盡,白發先春雪里生。握手不須悲物役,梅花搖落故園情。
良人旅櫬藏故鄉,襁中孤兒佩銅章。善事尊章不歸寧,藁砧泉下無遺恨,棹楔門前有耿光。
將游昆瑤圃,紫海暫周旋。泥水誤污素,滌浣向虞淵。朝發方及夕,倚閭忽經年。念此心愴惻,華池未可前。長揖諸仙眾,歸臥白云邊。
雨趣輕寒,風作秋聲,燕歸雁來。動天涯羈思,登山臨水,驚心節物,極目煙埃。客里逢君,才同一笑,何遽言歸如此哉。別離久,算不應興盡,卻棹船回。主人下榻高齋。更點檢笙歌頻宴開。便留連不到,迎春見柳,也須小駐,度臘觀梅。花上盈盈,閨中脈脈,應念胡麻正好栽。從教去,正危闌望斷,小倚徘徊。匏系彌年,江北江南,羨君去來。笑山橫南浦,朝來爽致,文書堆案,胸次生埃。放曠如君,拘縻如我,試問人生誰樂哉。真難學,是得留且住,欲去須回。何時竹屋茅齋。去相傍為鄰三徑開。撰小窗臨水,危亭當巘,隨宜有竹,著處須梅。坐讀黃庭,手援紫藟,一寸丹田時自栽。當馀暇,更與君來往,林下徘徊。
玉樓煙薄不勝芳,金屋寒輕翠帶長。公子驊騮往何處,綠陰堪系紫游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