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劉知錄招飲
曾吹藜杖到蓬萊,親見銀潢鐵鏁開。
析木津頭排列宿,鼇山腳下走輕雷。
荒城夜雪欺行李,畫角晨霜送落梅。
鄰舍相呼同酒盞,也教人道上元來。
曾吹藜杖到蓬萊,親見銀潢鐵鏁開。
析木津頭排列宿,鼇山腳下走輕雷。
荒城夜雪欺行李,畫角晨霜送落梅。
鄰舍相呼同酒盞,也教人道上元來。
我曾拄著藜杖來到這繁華之地,親眼看見銀河般的燈海鐵鎖開啟。在析木星次的渡口星宿排列,鰲山腳下人群喧鬧如輕雷滾動?;某堑囊寡┢哿柚腥说男欣?,晨霜中畫角聲伴著梅花飄落。鄰居們相互招呼一起舉杯飲酒,也讓人感受到上元節的到來。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蓬萊:傳說中的仙山,這里借指繁華熱鬧之地。銀潢:銀河,這里比喻燈海。鐵鏁:鐵鏈,可能指燈市的圍欄等。析木:星次名。津頭:渡口。列宿:星宿。鼇山:舊時元宵節用彩燈堆疊成的山,像傳說中的巨鰲。行李:指行旅之人攜帶的物品。畫角:古管樂器,發聲哀厲高亢。落梅:曲調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荒城’等描述推測,詩人可能身處一個相對偏僻的城鎮。上元節是熱鬧的節日,詩人在荒城經歷風雪的孤寂中,因鄰居相邀飲酒而感受到節日氛圍,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上元節景象,將熱鬧與荒寒對比,展現詩人復雜心境。詩風平實,生動記錄生活場景,在反映節日文化和個人情感方面有一定價值。
彭澤無弦浪撫琴,瑯琊山水醉翁心。漫將壚火論茶味,云隱松庵午夢深。
南人初作相,風度亦高人。直道終難舍,文章自致身。傾心金鑒錄,流涕劍門塵。祠前飛海燕,猶怯玉堂春。
炎夏江風冷欲冰,坐陪袁謝有馀清。舊聞蜀地四時雨,今快岷山千里晴。旋切銀絲嘗鲙味,聊攲玉枕聽灘聲。晚來忽起扁舟興,更傍中流看月行。西南都會錦官城,持節來尋漢客星。去國謾追千里馬,還家擬泛一帆舲。公才磊落宜方面,我病荒疏冒使令。未許東山同笑傲,勝游聊可上丹青。
涼色溪邊嶊萬木,晴嵐樹杪接層霄。開簾自覺煙霞滿,不用扶藜過石橋。
瞻對從容晷屢移,晚陰松徑出遲遲。歸來便向妻孥羨,千載儒生際遇時。
渡頭殘照一行新,獨自依依向北人。莫恨鄉程千里遠,眼中從此故鄉春。
君不見東鄰有子早當路,老大還鄉失墳墓。君不見西鄰富兒作商去,封樹無情宿煙霧。從來至性多賤貧,豈必揚名方顯親。癡人癡絕良可嘆,名利教子還教人。一朝眼光瞥墮地,骨肉相視如越秦。何如南山老孝子,廬墓三年不見齒。秋霜春露感至今,眼血全枯心半死。今年寒食復明年,瓶中無酒囊無錢。羞以山薇酌澗水,白茅藉地為幾筵。誰家椎牛祭新鬼,山前山后羅管弦。紛紛車馬盈廣陌,塵埃不見陵上柏。攀柏孤兒泣向隅,問取姓名云不憶。道人出世未出家,萊衣上著僧袈裟。出門負米歸不即,路逢蒿里生咨嗟。揖君借問家何處,俯首沉吟淚如雨。荒原客散子規啼,斜日在山風在樹。因君念我泉下人,大聲問天天不語。
人生都百年,誰問斗龜蛇。容顏鏡中換,老丑不可遮。殷勤守此歲,來歲復如何。南鄰祭灶喧,北里驅儺嘩。須臾罷無為,但聽樓鼓撾。明朝四十過,莫景真易斜。初心自慷慨,白首還蹉跎。寄語少年子,雖健不足誇。
昔夢過宛洛,游戲芙蓉城。道逢王子晉,邀我升天行。翩翩控鶴駕,依依吹鳳笙。銀河未西流,翩然倏遐征。碧桃開晚花,緱山空月明。
壯心憐歲月,濁酒話平生。古院疏槐影,高樓畫角聲。孤蹤懸北闕,倦翮思南征。惟有無衣客,同君獨夜情。
青天西北傾,豈天為不平。白日難夜照,豈日為不明。天日尚如此,圣賢非命輕。夷齊終身臥,孔孟諸國行。所以沮溺輩,一生事耦耕。
悶無消遣只看詩,又見詩中話別離。添得情懷轉蕭索,如知伶俐不如癡。
豈有從龍意,還同野老居。覆花初冉冉,度水亦徐徐。隴上時相逐,溪邊或自鋤。猶能作霖雨,沾灑及鄰墟。
香遍東園花一枝,尋花覓路忽成迷。先生莫道心如鐵,喜氣朝來橫角犀。
禮成礿祀出齋宮,五夜驅馳馬首東。玉勒雕鞍千騎盛,烏紗黑帶百官同。柳因向暖初抽綠,花為多寒未放紅。最是貧民艱窘甚,經邦燮理賴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