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故宜城 其二
我行熊繹故王都,十里南墻俯赤湖。
想見當時寧有晉,那知此地更逃吳。
宮門自昔通城北,墓碣多年立路隅。
欲仗青煙詢白鳥,背人飛去不容呼。
我行熊繹故王都,十里南墻俯赤湖。
想見當時寧有晉,那知此地更逃吳。
宮門自昔通城北,墓碣多年立路隅。
欲仗青煙詢白鳥,背人飛去不容呼。
我來到熊繹曾經的王都,十里長的南墻俯臨著赤色的湖泊。遙想當年哪會有晉國的存在,又怎會料到這里后來還經歷躲避吳國的事。宮門從前是通向城北的,多年來墓碑立在路旁。我想憑借青煙詢問白鳥,它卻背著人飛走,叫都叫不住。
熊繹:楚國始封君。
赤湖:指當地的湖泊。
墓碣:墓碑。
路隅:路旁。
作者可能在游歷故宜城時,面對這座承載著歷史的古城,回憶起楚國的興衰往事。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或動蕩交替的時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歷史的變遷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衰。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故宜城的遺跡引發對歷史的思考。在文學史上,它展現了詩人對歷史題材的關注和獨特的情感表達。
楊柳芙蕖接斷岑,流泉如玉本源深。四時瀲滟無晴暖,一派清泠有古今。石井分甘供御膳,湖波流潤洗塵心。我來正值秋將晚,獨坐長吟雪滿襟。孤塔蒼崖結搆牢,巋然俯視世滔滔。煙云連野心同遠,樓閣依山步漸高。性本虛明宜自得,無經悟入亦徒勞。可憐有客勤三禮,不見靈光現玉毫。
劉翁前代之故家,種松不種桃李花。蒼髯獨立風霜表,幾度人間春日斜。翁家有孫俱白皙,讀書松根看松色。準備長镵斸茯苓,同上青云生羽翼。
忽忽年華度,茫茫野水流。西風楊柳雨,殘照菊花秋。萬事蕉中鹿,浮云海上鷗。功名遂意好,何處有扁舟?
檻外澄湖平不流,窗間疊嶂屹將浮。煙霞五色錦屏曉,風月雙清瑤鏡秋。薝葡濃香吹法席,芙蓉涼影蕩仙舟。結巢擬傍云松住,回首朝簪愧未投。
微云月色夜寒荒,獨立長秋顧八方。總覺浮生如有待,問待何物自茫茫。
滄海天遙雪浪堆,補怛山頂幻樓臺。多因大士尋常現,盡喚游僧自遠來。獅子吼林巖壑震,頻伽出洞樹云開。袈裟坐向盤陀石,認得前身是善財。
遠統王師伐叛夷,犒師深喜是心知。聯舟一月多談笑,解纜明朝又別離。嶺表風塵君莫慮,江東云樹我常思。凱還有日重相會,應說歡情勝舊時。
遁跡此山迎客松,羈懷何處適相逢。姓名早上仙人榜,山水新登羅漢峰。風雨兼程深有道,江河日下窅無蹤。一身兀坐光明頂,始信丹霞約過從。
荒村開紫菊,細雨隔蒼梧。漂泊逢山鬼,歸來覓酒徒。佳期賓不赴,幽賞子何孤。為罰南山老,青錢買百壺。
緩行聊復倩人扶,炯炯精神兩碧矑。落筆語言清透骨,恐公胸次有冰壺。為我沖寒特地來,扁舟興盡又須回。相思若要問消息,早寄一枝墻角梅。
群兒癡絕不知寒,搏雪中庭作幻觀。忽訝海波晨涌地,更疑華頂夜憑闌。斜侵院竹驚枝短,清逼皋禽覺袂單。不用孫龍較同異,浮生只合此俱看。
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浸寶刀頭。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策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
西風蕭蕭木葉稀,秋深作客何時歸。城頭月出照擊柝,江上露白催搗衣。雁鴻附書遠莫致,鳥鵲繞樹還驚飛。三更不眠欲起舞,躍馬臥龍誰是非。
春筍肥堪菜,秋花暖可氈。何須雙野鴨,屏上五湖天。
黃鶴樓前秋氣清,晴川閣外睌虹明。江流不盡脂膏盡,灑酒無心吊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