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虎頭蛇尾
拼音:hǔ tóu shé wěi
注釋: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同義詞:半途而廢 、半涂而廢 、龍頭蛇尾
反義詞:持之以恒 、精衛填海 、全始全終
例句:["1. 做事情要貫徹始終,切忌虎頭蛇尾。","2. 恒心和毅力正是克服虎頭蛇尾習性的良方。","3. 年輕人做事就如此虎頭蛇尾,日后怎能有成?","更多句子 ++"]
出處: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
印證:["1.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不是我節外生枝,囊里盛錐。誰著你奪人愛女,逞己風流,被咱都知。」(源)","2.《水滸傳》第一○三回:「官府挨捕的事,已是虎頭蛇尾,前緊后慢。」","3.《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朝廷之事,虎頭蛇尾,且暫為逃難之計,倘或天天可憐,不絕盡汪門宗祀,此地還是我子孫故業。」","4.《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無論拚著自己淘乾心血、講破唇皮,總要把這姑娘成全到安富尊榮,稱心如意,總算這樁事作得不落虎頭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