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穿鑿附會
拼音:chuān záo fù huì
注釋:穿鑿:把講不通的硬要講通;附會: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
同義詞:斷章取義 、牽強附合 、牽強附會
反義詞:融會貫通
例句:["1. 為了支撐自己的論點,他只好穿鑿附會,胡亂引據。","2. 自古以來解經者雖眾,但是穿鑿附會者多,精審者少。","3. 對於自己不清楚的事,要謹慎求證,不可穿鑿附會,隨便亂說。","更多句子 ++"]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義理之說無窮》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
印證:["1.《朱子語類.卷七五.易.上系下》:「『剡木為矢,弦木為弧』,只為睽乖,故有威天下之象;亦必待穿鑿附會,就卦中推出制器之義。殊不知卦中但有此理而已。」","2.宋.朱熹〈答江德功書〉:「自己分上更不曾實下功夫,而窮日夜之力,以為穿鑿附會之計,此是莫大之害。」","3.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二.義理之說無窮》:「經典義理之說,最為無窮,以故解釋傳疏,自漢至今,不可概舉,至有一字而數說者。……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4.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5.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二.杜少陵詩》:「黃鶴、魯之徒,乃又為之年經月緯,一若親從少陵游歷者,則未免穿鑿附會,宜常熟本之笑其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