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沆瀣一氣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注釋: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同義詞:臭味相投 、串通一氣 、狐群狗黨
反義詞:肝膽相照 、精誠團結 、擇善而從
例句:["1. 你是英雄,他是好漢,沆瀣一氣 ,令人佩服。","2. 他們兩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氣。","3. 他們互相勾結,沆瀣一氣,正是一丘之貉。","更多句子 ++"]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印證:["1.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源)","2.《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貨志三》:「運軍運弁沆瀣一氣,州縣惟恐誤兌,勢不得不浮收勒折以供其求。」","3.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一二.月仙小傳》:「(莊奇鵬)流離之中,惟以杜子美、李義山兩集相隨,故發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蒼涼,與草堂翁沆瀣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