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分崩離析
拼音:fēn bēng lí xī
注釋: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同義詞:豆剖瓜分 、爾虞我詐 、分化瓦解
反義詞:不可開交 、分甘共苦 、風雨同舟
例句:["1. 人民用民主力量讓專權體制分崩離析。","2. 在內戰中,他們飽嘗國家分崩離析、骨肉相隔異地的痛苦。","3. 良好的制度可使公司經營健全,不會因為董事會改組就分崩離析。","更多句子 ++"]
出處:《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印證:["1.《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源)","2.《后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四方分崩離析,形埶可見。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3.《魏書.卷一○五之三.天象志三》:「仍見者,事薦也,后代其踵而行之,以至於分崩離析乎?」","4.唐.崔佑甫〈上宰相牋〉:「孔明以分崩離析之時,事要荒割據之主,尚能恢弘王度,克廣德心,魚鱉咸若,引為己任。」","5.宋.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集.卷一八.保業》:「臣竊觀自周室東遷以來,王政不行,諸侯逐進,分崩離析,不可勝紀。」","6.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下.補遺》:「乃今江北四鎮,岌岌乎分崩離析。」","7.《痛史》第一七回:「此時正是國家分崩離析之際,豈可聽其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