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待價而沽
拼音:dài jià ér gū
注釋:沽:賣。等有好價錢才賣。比喻誰給好的待遇就替誰工作。
同義詞:待賈而沽 、奇貨可居 、善價而沽
反義詞:坐失良機
例句:["1. 每個社會新鮮人都待價而沽,期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2. 我看他不是真隱居,是在待價而沽,希望有人能欣賞他。","3. 她不能老是自恃有幾分姿色,因而待價而沽,要知青春年華消逝得很快。","更多句子 ++"]
出處:《論語·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印證:["1.宋.楊時〈謝楚大夫啟〉:「公論一廢,私謁肆行,待價而沽,顧連城而莫售。」","2.明.馮惟敏〈端正好.不圖名〉套:「不圖名,非干祿,無心也待價而沽。」","3.明.李贄《續焚書.卷一.與焦弱侯太史》:「待價而沽,不欲求售者,以天下之無豪杰也。」","4.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一○:「某年除夕,(吳大澂)忽書春聯若干副,待價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