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陳陳相因
拼音:chén chén xiāng yīn
注釋:陳:舊;因:沿襲。原指皇倉之糧逐年增加,陳糧上壓陳糧。后多比喻沿襲老一套,無創造革新。
同義詞:保殘守缺 、抱殘守缺 、故步自封
反義詞:標奇立異 、標新立異 、不落窠臼
例句:["1. 這些陳陳相因的老套,了無新意。","2. 這種官場陳陳相因的陋習,要大刀闊斧改革才好。","3. 他那一套改革方案,其實也只是陳陳相因的老方法,哪能叫創新?","更多句子 ++"]
出處:《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印證:["1.《史記.卷三○.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源)","2.《宋史.卷四○八.汪綱列傳》:「平江積米數百萬,陳陳相因,久而紅腐,宜視其收貯近久,取餉輦下百司、諸軍。」","3.宋.楊萬里〈眉山任公小丑集序〉:「詩文孤峭而有風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慨而有毅氣……非近世陳陳相因、累累隨行之作也。」","4.《續資治通監.卷一五六.宋紀一五六.寧宗嘉泰四年》:「時關上積糧八百余萬斛,然陳陳相因,庾吏率全其扃鑰以相授,至可食者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