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昭然若揭
拼音:zhāo rán ruò jiē
注釋:昭然:明顯、顯著的樣子;揭:原意為高舉,現也指揭開。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同義詞:顯而易見 、一望而知 、彰明較著
反義詞:真偽莫辨
例句:["1. 他的惡行昭然若揭,豈容詭辭狡辯!","2. 他最近對你的態度突然變得很殷懃,巴結你的心態昭然若揭。","3. 對於此案,他所持的態度已昭然若揭,我們得設法拉攏更多的贊成票。","更多句子 ++"]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印證:["1.《文史通義.內篇一.易教中》:「先儒之釋《易》義,未有明通若孔氏者也。得其說而進推之,《易》為王者改制之鉅典,事與治憲明時相表里,其義昭然若揭矣。」","2.清.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三:「文宗語絕無蘊蓄,而陰懷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覺,何至墮其術中?」","3.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一:「今折衷《論語》,參諸從制,子程子之誤,昭然若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