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越俎代庖
拼音:yuè zǔ dài páo
注釋: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同義詞:包辦代替 、垂簾聽政 、牝雞司晨
反義詞:各司其職 、自力更生
例句:["1. 管理金庫非我職責,我怎能越俎代庖呢?","2. 公務人員,各有所司;越俎代庖,法所不容。","3. 打字是李小姐的事,你怎么越俎代庖起來了呢?","更多句子 ++"]
出處:《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印證:["1.宋.曹彥約〈上宰執臺諫札子〉:「措置經畫,當有正官,而越俎代庖,其名不正。」","2.宋.秦觀〈代謝中書舍人啟〉:「一時承乏,方慚越俎以代庖;數月為真,更愧操刀而制錦。」","3.宋.陳亮〈與呂伯恭正字書〉四首之三:「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測井渫不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