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一揮而就
拼音:yī huī ér jiù
注釋: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同義詞:不加思索 、不假思索 、輕而易舉
反義詞:精雕細刻 、千錘百煉 、談何容易
例句:["1. 寫幾個字有何困難?待我一揮而就!","2. 他想都不想,一揮而就,一匹馬躍然紙上。","3. 他拿起筆,蘸飽了墨,一首七律,一揮而就。","更多句子 ++"]
出處: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內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獨草六制,宰相吳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據案,一揮而就。
印證:["1.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七:「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都下,紙為之貴。」","2.《三國演義》第七一回:「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3.明.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上:「適讌客,令閽者請入室,即令賦詩贈妓,仍以險韻困之。邱略不構思,一揮而就。」","4.《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俞良領旨,左右便取過文房四寶,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揮而就,做了一只詞,名〈過龍門令〉。」","5.《鏡花緣》第五三回:「那知姐姐不假思索,竟把前朝年號以及事跡,一揮而就。若非一部全史了然於中,何能如此!」","6.《三俠五義》第二二回:「公孫先生得便來到自己屋內,略為思索,提筆一揮而就,交包興請示相爺看過。」","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五回:「承暉在身邊取出紙筆來,一揮而就。寫成一式兩紙,叫博如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