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言過其實
拼音:yán guò qí shí
注釋:實:實際。原指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后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同義詞:大吹大擂 、過甚其詞 、過甚其辭
反義詞:名副其實 、恰如其分 、言必有據
例句:["1. 我覺得他的說法言過其實,不盡可信。","2. 我若不言過其實夸張些,你們會緊張嗎?","3. 事情并未如傳說嚴重,媒體報導言過其實。","更多句子 ++"]
出處:《三國志·蜀書·馬良傳》
印證:["1.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凡此十余事,皆俗人所妄傳,言過其實,及傅會,或以為前皆非是,如劉向言?!梗ㄔ矗?,"2.《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3.《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其人性本虛飄,言過其實,巧于詞色,善于言談。許人錢如捉影捕風,騙人財如探囊取物。」","4.《封神演義》第二四回:「磻溪釣叟恐是虛名,大王未知真實,而以隆禮迎請,倘言過其實,不空費主公一片真誠,竟為愚夫所弄。」","5.《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且住!說書的,這話怕有些言過其實。安公子雖然生得尊貴,不曾見過外面這些下流事情?!?,"6.《老殘游記二編》第二回:「怎么外官這們利害,咱們在京里看御史們的摺子,總覺言過其實,若像這樣,還有天日嗎?」","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你以為我言過其實,我不能不將他們那旗人的歷史,對你講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