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尋章摘句
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
注釋: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同義詞:尋行數墨 、尋枝摘葉 、摘句尋章
反義詞:精挑細選
例句:["1. 做學問不能只是尋章摘句,必須潛心研究書中義理,才能確有體會。","2. 讀書如果只是尋章摘句,而不能深入體書中精意,那是無法得其神髓的。","3. 這篇文章詞意清新,文句流暢,與一般尋章摘句之作,迥然不同。","更多句子 ++"]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
印證:["1.《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源)","2.《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中.劉憲》:「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絕人之才,豈假尋章摘句,蓋資略知大意,用功甚少,為利極多。」","3.唐.李賀〈南園〉詩一三首之六:「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4.《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5.《清史稿.卷一○八.選舉志三》:「二十二年,以繙譯科大率尋章摘句,無關繙譯本義,詔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