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行將就木
拼音:xíng jiāng jiù mù
注釋: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同義詞:病入膏肓 、風燭殘年 、枯木朽株
反義詞:春秋鼎盛 、欣欣向榮 、蒸蒸日上
例句:["1. 對方已是一個行將就木的人,你就饒了他吧!","2. 他雖然年紀輕,卻一天到晚垂頭喪氣,就像個行將就木的人。","3. 他雖是風燭殘年、行將就木之人,但內心卻仍保有一分赤子之心。","更多句子 ++"]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印證:["1.宋.朱熹〈與留丞相札子三〉:「今年六十有一,衰病侵凌,行將就木,乃欲變心從俗,以為僥幸俸錢祿米之計,不亦可羞之甚乎!」","2.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霍筠》:「老奴豈不作如是想,第恐行將就木,不克見此榮華耳。」","3.《痛史》第二五回:「難得兩位義士,不忘先朝,但老夫行將就木,只求晚年殘喘,與圣朝草木,同沾雨露之春足矣,何敢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