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心平氣和
拼音:xīn píng qì hé
注釋: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同義詞:沉聲靜氣 、從容不迫 、平心定氣
反義詞:暴跳如雷 、病狂喪心 、不平則鳴
例句:["1. 你們應該心平氣和地互相溝通,才能解決問題。","2. 了解事實的真相以后,小華就顯得心平氣和多了。","3. 老板總是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難得聽他叱責別人。","更多句子 ++"]
出處: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印證:["1.《朱子語類.卷一一.學五.讀書法下》:「季札錄云:『庶幾心平氣和,可以思索義理。』」","2.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荊公與先生雖道不同,而嘗謂先生忠信,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3.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4.《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姑娘這段話,道了個知甘苦,近情理,并且說得心平氣和,委屈宛轉。」","5.《三俠五義》第三二回:「走道兒有個法子。越不到越急,越走不上來。必須心平氣和,不緊不慢,彷佛游山玩景的一般。」","6.《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這件事我碰著了,倒還是心平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