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文過飾非
拼音:wén guò shì fēi
注釋: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同義詞:怙惡不悛 、諱疾忌醫 、懶貓忌醫
反義詞:聞過則喜 、洗心革面 、欲蓋彌彰
例句:["1. 老愛文過飾非的人,漸漸會失掉真實自我。","2. 我們做錯事要勇敢地承認,不應該文過飾非。","3. 有時積小錯會釀大禍,所以文過飾非的行為不可輕饒。","更多句子 ++"]
出處:《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印證:["1.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四.惑經》:「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2.《宋史.卷三二一.劉述列傳》:「去年因許遵文過飾非,妄議自首按問之法,安石任一偏之見,改立新議,以害天下大公。」","3.《明史.卷二三四.盧洪春列傳》:「較夫挾數用術,文過飾非,幾以聾瞽天下之耳目者,相去何如哉!」","4.《清史稿.卷三七八.陳慶鏞列傳》:「今該御史請收回成命,朕非文過飾非之君,豈肯回護?」","5.《醒世姻緣傳》第四七回:「只是起先不與他推情細斷,據了自己偏心,后來又不肯認錯,文過飾非,幾致絕了人家宗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