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痛定思痛
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注釋: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后,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同義詞:悲痛欲絕 、不堪回首 、切膚之痛
反義詞:悠然自得 、至死不悟
例句:["1. 父母之喪,如何能忘?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 事情過去雖久,但痛定思痛,盡是血淚斑斑,如何能忘?","3. 大地震造成他家破親亡,如今重回震災現場,痛定思痛更覺傷心。","更多句子 ++"]
出處: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印證:["1.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2.《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常言道:痛定思痛。李承祖死時,玉英慌張慌智,不暇致詳。到葬后漸漸想出疑惑來。他道:『如何不前不后,恰恰里到家便死?不信有恁般湊巧!』」","3.《紅樓夢》第八二回:「又想夢中光景,無倚無靠,再真把寶玉死了那可怎么樣好!一時痛定思痛,神魂俱亂。又哭了一回,遍身微微的出了一點兒汗。扎掙起來,把外罩大襖脫了,叫紫鵑蓋好了被窩,又躺下去。」","4. 《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我的孩子,你可受了苦了!你可疼死我了!你可坑死我了!』說罷,放聲大哭。公子想起自己那番苦楚,痛定思痛,也不覺失聲痛哭。兩邊仆婦丫鬟看見,無不落淚,個個上前相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