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隨遇而安
拼音:suí yù ér ān
注釋: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同義詞:安然若素 、安之若素 、能屈能伸
反義詞:悲觀厭世 、悲天憫人 、憤憤不平
例句:["1. 有智慧的人,雖然處於逆境,仍能隨遇而安。","2. 在外旅行時,對食宿不必太講究,隨遇而安即可。","3. 小張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不管到什么環境都能適應。","更多句子 ++"]
出處:《孟子·盡心下》若將終身焉宋·朱熹集注:言圣人之心,不以貧賤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貴而有動于中,隨遇而安,無預于己,所性分定故也。
印證:["1.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盡心下》:「言圣人之心,不以貧賤而有慕於外,不以富貴而有動於中,隨遇而安,無預於己,所性分定故也。」","2.宋.朱熹〈答何叔京書〉其一九:「『安土』者,隨所遇而安也。」","3.《三俠五義》第一三回:「真是行俠作義之人,到處隨遇而安。」","4.《三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待人接物,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云流水。」","5.清.張伯行《廣近思錄.卷七.出處》:「許魯齋曰:『人處富貴貧賤,如天之春夏秋冬。……隨遇而安,便是樂天知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