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拾遺補闕
拼音:shí yí bǔ quē
注釋:遺:遺漏;闕:過失。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同義詞:補闕拾遺 、拾遺補缺
出處: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
不可收拾
仰取俯拾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拾掇無遺
拾陳蹈故
拾帶重還
拾金不昧
拾人涕唾
拾人唾涕
拾人唾余
拾人牙慧
抱枝拾葉
道無拾遺
道不拾遺
掇青拾紫
掇拾章句
俯拾地芥
俯拾即是
暴露無遺
殆無孑遺
道不掇遺
道不舉遺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巨細無遺
遺臭萬年
遺編斷簡
遺編絕簡
遺編墜簡
遺臭千年
遺臭千秋
遺臭萬代
不遺巨細
不遺余力
滄海遺珠
策無遺算
除疾遺類
楚弓遺影
彌縫其闕
抱殘守闕
鳳樓龍闕
攻過箴闕
救過補闕
龍樓鳳闕
瓊樓金闕
闕一不可
貝闕珠宮
多聞闕疑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