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鞭長莫及
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注釋: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同義詞:愛莫能助 、鞭不及腹 、鞭長不及
反義詞:不在話下 、綽綽有余 、近水樓臺
例句:["1. 對偏遠地區居民的照顧,政府常有鞭長莫及之感。","2. 我們行動如果迅速,對方就是發覺,也鞭長莫及了。","3. 他的父母都在國外,對於他的管教顯然有些鞭長莫及。","更多句子 ++"]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印證:["1.《歧路燈》第一○回:「況且又有家事在心,鞭長莫及,不免有些悶悶?!?,"2.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三.魏栢鄉相公》:「滇、黔、蜀、粵地方邊遠,今將滿兵遽撤,恐一旦有變,有鞭長莫及之虞。」","3.《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除掉腹地里幾省,外國人鞭長莫及,其余的雖然沒有擺在面子上瓜分,暗地里都各有了主兒了。」","4.《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八》:「僅於永昌城駐兵,沿邊一帶,有鞭長莫及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