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潛移默化
拼音:qián yí mò huà
注釋:潛:暗中同,不見形跡;默: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同義詞:耳濡目染 、耳熏目染 、近墨者黑
反義詞:潔身自好 、無動于衷 、無濟于事
例句:["1. 環境總是透過潛移默化影響著人。","2. 父母言行對子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豈能不慎?","3. 你看音樂系的學生都很有氣質,那就是潛移默化的效果。","更多句子 ++"]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印證:["1.清.王夫之《讀通監論.卷一二.晉懷帝》:「夫卞壺、陶侃,固端嚴劼毖之士也,導固引壺於朝端,任侃於方岳矣,潛移默化,豈在一旦一夕哉?」","2.清.龔自珍〈與秦敦夫書〉:「士大夫多瞻仰前輩一日,則胸中長一分邱壑;長一分邱壑,則去一分鄙陋;潛移默化,將來或出或處,所以益人家邦與移人風俗不少矣。」","3.《文明小史》第一回:「總之,我們有所興造,有所革除,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4.《清史稿.卷三八一.陳鑾列傳》:「請敕儒臣闡明《圣諭廣訓》,黜異端之旨,撰為韻言,布之鄉塾,俾士民童年誦習,以收潛移默化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