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注釋: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同義詞:洞察其奸 、洞察秋毫 、洞若觀火
反義詞:不見薪新 、不見輿薪 、不甚了了
例句:["1. 包公辦案明察秋毫,宵小歹徒無所遁形。","2. 無論嫌犯多么狡猾,很難逃得過檢察官的明察秋毫。","3. 多虧老爺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東西的人,還我清白。","更多句子 ++"]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印證:["1.《浮生六記.卷二.閑情記趣》:「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2.《蕩寇志》第八○回:「這起案被蓋兄如此勘出,足見明察秋毫,只是依下官的愚見,卻照直辦不得。」","3.《三俠五義》第四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