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貓噬鸚鵡
拼音:māo shì yīng wǔ
注釋:比喻排擠好人。
出處:宋·岳珂《桯史·鸚鵡諭》:乾道間,楊嗣清甲有聲西州,清議推屬。初試邑,有部使者,不欲名,頗以繡衣自驕,怒其不降意,誣劾以罪。趙衛公方為左史,聞之,不俟車,亟往白廟堂曰:‘譬之人家,市貓于鄰,卜日而致之,將以咋鼠也。鼠暴未及問,而首扶雕籠,以噬鸚鵡,其情可恕乎?’……至今蜀人談謔,以排根善類者為
阿狗阿貓
捉鼠拿貓
貓哭老鼠
貓噬鸚鵡
貓鼠同處
貓鼠同眠
貓鼠同乳
阿貓阿狗
照貓畫虎
擇肥而噬
鯨吞虎噬
鯨吞蛇噬
狼餐虎噬
狼吞虎噬
獸困則噬
鷹揚虎噬
噬臍何及
噬臍莫及
噬臍無及
山陬海噬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