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流離失所
拼音:liú lí shī suǒ
注釋:流離:轉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同義詞:顛肺流離 、顛沛流離 、家破人亡
反義詞:安家立業 、安家落戶 、安居樂業
例句:["1. 政府將流離失所的災民安頓在組合屋中。","2. 要不是因為天災地變,有誰愿意流離失所呢?","3. 這場戰爭要是真的爆發,必有成千上萬的人會流離失所。","更多句子 ++"]
出處:《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印證:["1.宋.朱熹《詩經集注.卷二.國風.兔爰》:「世衰民散,有去其鄉里家族而流離失所者,作此詩以自嘆。」","2.《金史.卷九八.完顏匡列傳》:「今已四月,農事已晚,邊民連歲流離失所,扶攜道路,即望復業,過此農時,遂失一歲之望。」","3.《封神演義》第六○回:「為君者當愛養百姓,聽納忠言,豈可暴虐無辜,使天下之人流離失所,困苦顛連,各有怨叛之心?」","4.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卷四.劉智廟》:「劉智者,不知何許人,不事生產,而性好施舍。家資蕩然,妻孥無存,流離失所。」","5.《中國現在記》第二回:「只指望老師把這件事挽回過來,叫一般念書的不至流離失所。」","6.《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沿海各省所屬島嶼,多有內地民人安居樂業。若遽飭令遷移,使數十萬生民流離失所,於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