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克勤克儉
拼音:kè qín kè jiǎn
注釋:克:能夠。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同義詞:愛財如命 、艱苦樸素 、節衣縮食
反義詞:暴殄天物 、不稼不穡 、大手大腳
例句:["1. 臺灣的經濟成就是全體國民克勤克儉得來的果實。","2. 如果不能克勤克儉地持家,萬貫家財也有耗盡的一天。","3.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使一向克勤克儉的他突然揮霍起來。","更多句子 ++"]
出處:《尚書·大禹謨》: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印證:["1.《舊唐書.卷一八○.張允伸列傳》:「允伸領鎮凡二十三年,克勤克儉,比歲豐登。」","2.《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傳.王應麟》:「帝視朝,謂應麟曰:『為學要灼見古人之心。』應麟對曰:『嚴恭寅畏,不敢怠皇,克勤克儉,無自縱逸,強以馭下,制事以斷,此古人之心。』」","3.《樂府詩集.卷一二.郊廟歌辭一二.梁太廟樂舞辭.撤豆》:「籩豆斯撤,禮容有章。克勤克儉,無怠無荒。」","4.《明史.卷五一.禮志五》:「欽惟皇妣孝慈皇后以圣輔圣,同起側微,弘濟艱難,化家為國。克勤克儉,克敬克誠,克孝克慈,以奉神靈之統,理萬物之宜。」","5.《封神演義》第九回:「商容手指紂王大罵曰:『昏君!你心迷酒色,荒亂國政,獨不思先王克勤克儉,聿修厥德,乃受天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