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噤若寒蟬
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注釋: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同義詞:沉默寡言 、緘口不言 、緘口結舌
反義詞:百家爭鳴 、暢所欲言 、各抒己見
例句:["1. 道不行則隱,莫怪我噤若寒蟬,不談國事。","2. 我就是了解禍從口出的道理,所以才噤若寒蟬。","3. 老將軍一生氣,全場立即噤若寒蟬,鴉雀無聲。","更多句子 ++"]
出處:《后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印證:["1.《六月霜》第一一回:「為什么既曉得秋女士的死是冤枉的,也是鉗口結舌,噤若寒蟬,獨不肯發一句公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