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見異思遷
拼音:jiàn yì sī qiān
注釋:遷:變動。看見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同義詞: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二三其德
反義詞:安然若素 、安之若素 、不可動搖
例句:["1. 一個人不能有見異思遷的念頭,志向才能堅定。","2. 他有見異思遷的毛病,經常被新鮮事物所迷惑。","3. 現在景氣不佳,我勸你安心工作,不要見異思遷了。","更多句子 ++"]
出處:《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印證:["1.清.康有為《大同書.戊部.去形界保獨立》:「又凡人之情,見異思遷,歷久生厭,惟新是圖,惟美是好。」","2.《大馬扁》第七回:「因此滿胸抑郁,終不免宗旨不定,見異思遷,是個自然的道理。」","3.《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們小孩子們,見異思遷,我這個館地就坐不成了。」","4.清.袁枚〈與慶晴村都統書〉:「名教中自有樂地,何必見異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