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集腋成裘
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
注釋:腋:腋下,指狐貍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貍腋下的皮雖很小,但聚集起來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同義詞:寸積銖累 、積少成多 、積土成山
反義詞:杯水車薪 、坐吃山崩 、坐吃山空
例句:["1. 定期定額的投資,是一種集腋成裘的投資理財方式。","2. 他們同心協力,希望能集腋成裘,為本地辦一所大學。","3. 這個古文資料庫,因為各界的集腋成裘,內容越來越豐富。","更多句子 ++"]
出處:《慎子·知忠》:狐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
印證:["1.《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不必定要如數,難道老爺在外頭,不作一點打算不成?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2.《官場現形記》第一一回:「他這會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機會,捐個知縣班。果然一齊應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來。」","3.清.趙翼〈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於后〉詩:「人各造車期合轍,君能集腋便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