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禍害之地。
2.猶禍根。
1.三度觸犯。
2.三度犯法。
3.詞曲中犯調的一種。一首詞曲中宮調或句法犯三調者謂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1.謂第三次用餐。
2.古時以樂佐食之樂師。
1.三個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個地域。
2.太平天國避"皇"字諱,稱三皇為三方。參見"三方五氏"。
1.指明堂﹑明房﹑丹田之房。
2.指同宗族分衍出來的三個支派。
3.三房妻室。
1.指工廠的廢水﹑廢氣﹑廢渣。
1.隱士之妻。晉皇甫謐《高士傳.陳仲子》"楚相敦求,山妻了算,遂嫁云蹤,鋤丁自竄。"后多用為自稱其妻的謙詞。
1.見"山棲"。
1.棲息于山中,汲取谷泉而飲。指隱士生活。
1.山神。
1.山中的云霧之氣。
2.山中氣候;山中空氣。
1.山路的石階。
1.陵前墓道。
1.山溝。
1.山中坑谷。
1.樵夫。
1.曼陀羅花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曼陀羅花》。
1.山中之鳥。
1.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1.山中大竹林。
2.指叢生竹子的山谷。
1.見"山窮水盡"。
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見"山窮水盡"。
1.亦作"山邱"。
2.土山。
3.墳墓。
1.見"山丘"。
1.隱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語本唐柳宗元《囚山賦》"圣日以理兮,賢日以進,誰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1.多山的地區。
1.山勢彎曲隱蔽處。
1.古代以民之男女為山公﹑山嫗的迷信活動。
1.叢山環抱的地方。
1.山中泉水。
2.猶山水。指山水風景。
1.山間小鳥,如麻雀等。
2.鳥綱,山雀科各種類的通稱。小型鳴禽,主食昆蟲及幼蟲,為農林益鳥。我國常見的有白臉山雀。體長約13厘米,頭部羽毛藍黑色,頰部白色,活躍于山區林間。
1.山的缺口。
1.鳥名,古稱鷽。鳴禽類。狀如鵲而色深青,有文彩,赤嘴赤足,頭上有白冠,尾白而長,不能遠飛。
1.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稱北戎,匈奴的一支?;顒拥貐^在今河北省北部。見《春秋.莊公三十年》﹑《漢書.匈奴傳上》◇亦為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1.山的姿容。
1.形容胸懷寬廣,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樣容物。
1.見"山阜"。
1.山中的野菜。
1.桑樹的一種,葉可飼蠶,內皮可造紙,木可制弓。
1.即山魈。
1.亦作"山?"。
2.即山魈。
1.山的景色。
1.住在山寺的僧人。
2.僧人自稱的謙詞。
1.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泛指廣袤遼闊的大地。
1.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1."出"字的隱語。語出《玉臺新詠.之一》"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1.猶山火。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
1.山中住宅;山中的房舍。
1.即麝香。雄麝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
1.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