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貴在交際。
1.亦作"攟摭"。
2.摘取;搜集。
1.亦作"攟綴"。
2.拾綴。整理﹐歸攏。
同‘喀吧 ’。
同‘喀嚓’。
同‘喀噠’。
1.象聲詞。東西碰擊的響聲。
一種質地較密較厚的斜紋布。也譯作卡其。[英khaki]
1.謂引吭鳴叫。
1.象聲詞。
1.[英carbazole]一種有機化合物,是制造合成染料和塑料的原料。
①常綠 小喬木或灌木,葉子長卵形,先端尖,花白色,有香味,結漿果,深紅色,內有兩顆種子。種子炒熟制成粉,可以作飲料。產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②咖啡種子制成的粉末。③用咖啡種子的粉末制成的飲料。[英coffee]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8h10o2n4·h2o,白色有光澤的柱狀結晶體,有苦味。多含在咖啡、可可的種子和茶葉中??勺雠d奮劑和利尿劑等。
深棕色。
調味品名。色黃,用茴香、胡椒、姜黃、陳皮、番椒等的粉末制成,味香且辣咖喱雞|油咖喱。
1.見"喀吧"。
象聲詞~一聲,棍子撅成兩截。也作咔吧。
阿富汗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150萬(1989年)。拔約1850米。地當東西方陸上交通要沖,古代即為重要貿易中心。有軍工、鑄造、紡織等工業。古城歷史悠久,有公元初的墓碑、寶塔和城堡遺址。設有喀布爾大學等。
象聲詞~一聲,樹枝被風吹折(shé)了。也作咔嚓。
象聲詞~一聲,放下了電話筒。也作咔噠。
1.嘔吐或吞飲的聲音。
1.象聲詞。
世界著名高山。主干在中國和巴基斯坦、印度邊境。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四座8000米以上高峰。主峰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世界山岳冰川最發達的山脈。古代絲綢之路”和中巴公路穿越山口。
中非國家。臨幾內亞灣。面積4750萬平方千米。人口1300萬(1994年)。首都雅溫得。地形以高原為主。地處熱帶,沿和南部終年多雨,中部干濕季分明,北部為半干旱區。盛產可可(產量居世界前列)、咖啡和木材。煉鋁和鋁加工業較重要。
火箭炮的一種。[俄катюша]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喀什噶爾河上游。1952年設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人口248萬(1995年)。南疆第一大城。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城,為中國古代中原地區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要站。名勝古跡有三仙洞、艾提尕清真寺、阿巴和加麻扎(墓)等。
指巖溶。由亞得里亞海岸的喀斯特(karst)高地而得名。
又稱巖溶地貌”。由喀斯特作用(碳酸鹽類等可溶性巖石受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地表往往奇峰林立、崎嶇不平,常見有石芽、石溝、石林、峰林、溶溝等,地下則有地下河、溶洞。歐洲巴爾干半島喀斯特高原這種地貌分布廣,故名。中國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區廣為分布。
1.方言。傾吐,說。
1.煞白。
2.藏族量具名,同升相似。
澳大利亞北部最大的海灣。是阿拉弗拉海的支海。面積699萬平方千米。
1.謂兩腿向外彎曲。
1.比喻在關鍵時刻發生的致命性的事情。
2.指在工作進程中,因某一部位受限制或出問題而影響整體工作的情況。
1.衙役。
運輸貨物、器材等的載重汽車。[卡,英car]
游標卡尺的簡稱。
盒帶音樂~ㄧ一盒~。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腓尼基的首領阿革諾爾(一說腓尼克斯)之子。他遵照神示,來到彼奧提亞,修建卡德摩亞堡(后發展成底比斯),并成為統治者◇將腓尼基字母傳入希臘。
1.設在交通要道的崗哨。
1.即坎兒井。利用地下水通過地下渠道灌溉農田的水利設施。
1.舊時臨時拘留犯人的處所。
非洲面積最大的天然動物園之一。在贊比亞中西部。面積224萬平方千米。動物種類繁多,主要有大象、獅子、河馬、犀牛、狒狒、蟻熊、獵豹等,有鳥類六百多種。風景秀麗,為非洲著名旅游地。
一種測量軸或凸形工件的量具。參看〖界限量規 〗。
1.刀劍的鞘口都有鐄,刀劍入鞘,就在近護手處卡住,名叫卡鐄?,F在的步槍刺刀,也有卡鐄,裝在刀柄上。
一種預防結核病的疫苗,除能預防結核病外,還有防治麻風病的作用。這種疫苗是法國科學家卡默特(albert calmette)和介林(camille guérin)兩人首先制成的,所以叫卡介苗。
1.謂故意刁難,卡住不借。
1.角落。
2.象聲詞。形容槍彈連續發出的音響。
1.彈殼在槍膛或炮膛里退不出來,不能繼續射擊。
2.比喻事情遇到困難而暫時不能進行。
1.有防守和檢查設施的出入口。
2.用卡﹑夾的方式連接或固定另一物體的構件。
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日本發明的一種音響設備,日語是‘無人樂隊’的意思。它可以供人欣賞機內預先錄制的音樂,還可以供人在該機的伴奏下演唱。[卡拉,日から;ok,譯自英orchestra]
劇本。德國布萊希特作于1937年。西班牙內戰時期,某漁村青年紛紛上前線。卡拉爾大娘因丈夫在反對佛朗哥的斗爭中戰死而害怕戰爭。她把丈夫用過的槍藏起來。不料大兒子遭佛朗哥軍隊槍殺,卡拉爾大娘終于覺醒,立即把槍支交給弟弟和小兒子,自己也拿了一支,一起投入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