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跂躥。粗鞋。
1.謂獨具風格,無與倫比。形容造詣之深。
1.猶千載恨。
1.長遠的計劃。
1.指從來少有的絕妙佳作。
1.猶千古絶唱。
1.永垂史冊之名。
1.空前的令人驚奇的言論。
1.流傳千古﹑聳人聽聞的奇事。
1.千百年來少有的冤案。
1.指秦始皇。
1.謂從來如此。
1.喻指難得的機會。
1.謂說話厲害,不肯讓人。
1.亦作"強詞"。
2.強硬有力的話。
沒有道理硬說成有理錯了就改,不要強詞奪理。
1.亦作"強詞"。
2.無理強辯之詞。
1.勉強掙扎。
1.亦作"強大"。
2.謂力量堅強雄厚。
1.亦作"強盜"。
2.以暴力奪人財物。
3.以暴力搶奪他人財物的人。亦泛指行為像強盜那樣的人。
1.亦作"強道"。
2.致強之道。
1.亦作"強德"。
2.大德,盛德。
1.亦作"強敵"。
2.強有力的敵人。
3.指強有力的對手。
1.特別著重或著重提出。
特別提出;著重指出強調客觀原因|再三強調。
1.猶堅定。
1.強行渡過水面。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于四川西部搶渡大渡河的作戰。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繼續北進。24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襲占安順場渡口。25日,由十七名勇士組成突擊隊,乘一只小船奮勇強渡,占領北岸渡口。中央紅軍一部繼續從安順場渡河,然后沿大渡河左岸北進,主力則沿大渡河右岸北進。29日,主力先頭部隊占領瀘定橋西橋頭。然后,由二十二名勇士組成突擊隊,攀踏著懸空的鐵索向對岸沖擊,占領了東岸橋頭堡,后續部隊迅即攻占瀘定城,并與沿大渡河左岸北進的部隊會合。強渡大渡河打開紅軍北上的道路。
1.亦作"強斷"。
2.無理判決。
1.亦作"強對"。
2.勁敵;有力的對手。
1.亦作"強藩"。
2.強大有力的藩鎮。
1.亦作"強飯"。
2.努力加餐;勉強進食。
1.宗族中勢力強的支派。
1.強烈反對。
1.謂自強奮發。
1.謂強作風情。
1.勉強扶持;勉強撐持。
1.亦作"強服"。
2.勉強屈服。
1.亦作"強輔"。
2.強有力的輔助。指有勢力的朋黨。
1.猶言牽強附會。
1.亦作"強富"。
2.富強。
1.見"強匄"。
1.亦作"強丐"。
2.強行乞討或索取。
1.亦作"強干弱枝"。
2.加強本干,削弱枝葉。喻加強中央的力量,削弱地方的勢力。語本《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閑,犬牙相臨,秉其阸塞地利,強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1.指強行索討的乞丐。
1.指蒜瓣底部硬結的瘢。
1.亦作"強鯁"。
2.剛正鯁直。
經縝密的組織準備,強行攻擊防御之敵的作戰行動。是基本的進攻方式。縝密的組織準備,正確選擇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是強攻的基礎。
1.亦作"強獷"。
2.蠻橫兇悍。
1.亦作"強聒"。
2.嘮叨不休。
1.亦作"強果"。
2.堅強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