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炮鳳烹龍"。
1.擊搏。
2.鷹鹯之類猛禽的代稱。
3.比喻猛烈。
4.古代借指御史中丞的職權。
1.謂兇狠地殘害人。
1.踟躇不前貌。《管子.小問》﹕"夫牧民不知其疾﹐則民疾﹔不憂以德﹐則民多怨﹔懼之以罪﹐則民多詐﹔止之以力﹐則往者不反﹐來者鷙距。"尹知章注﹕"鷙﹐疑也﹔距﹐止也。其役煩﹐則疑而止也。"郭沫若等集校﹕"'鷙距'﹐當以聲求之﹐殆猶趦趄或踟躇。"一說﹐"鷙"當為"騺"字之誤。"騺距"皆止。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八》"來者鷙距"。
1.兇狠刻毒。
1.兇狠粗暴。
1.抵突。形容馬性猛戾不馴,欲狂突以去其羈勒。《莊子.馬蹄》"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鷙﹐抵也。曼﹐突也。"一說,猶遲重。郭慶藩集釋引郭嵩燾曰﹕"鷙曼﹐猶言遲重﹔言馬被介而氣塞行滯﹐有決銜絶轡之憂。"鷙曼﹐指抵觸車幔。參閱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
1.擊搏。
1.猶兇猛。
1.兇猛的鳥。如鷹鹯之類。
2.燕的別名。
1.比喻欲擒故縱,伺機而后發。
1.見"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1.猶言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1.勇猛堅強。
1.猛禽,如鷹鹯之類。
1.兇殘。
1.如鷙鳥視物。形容目光銳利,無所畏懼。
1.猛獸。
1.如鷙鳥飛騰。形容戰士驍勇﹑迅猛。
1.猛禽。亦比喻兇悍的人。
1.狠戾之心。
1.《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張守節正義"鷙鳥,鶻。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后即以"鷙膺"謂胸部突出。
1.猶勇猛。
1.早晨。
2.整天。
1.一段行程結束之處。
2.指徑賽中規定的終止地點。
一種借助通信線路連接到計算機系統中去的設備。可向主系統發送信息,也可從主系統接受信息。在計算機網絡中,通過終端可遠距離地使用計算機網中的計算機。
1.不斷地循環往復。
1.《詩.邶風.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笑。"毛傳"終日風為終風。"《韓詩》以終風為西風◇多以指大風﹑暴風。
1.終喪。
1.終而復始,謂循環相繼。
1.宗教用語。天主教圣事之一。謂教徒病重垂危時,由神父傅圣油并為之祝禱,則可有助于赦免罪惡,獲得善終。
1.久遠。
2.往昔,自古以來。
3.經常。
4.復姓。相傳為夏桀內史終古之后。見《通志.氏族四》。
1.傳說中神獸名。
2.終究;畢竟。
1.猶終日,整天。晷,測日影以計時之器。
1.窮盡;最后。
1.猶終身。
1.窮盡;終結。
1.漢終軍和賈誼的并稱。兩人皆早成,后因以指年少有才的人。
1.最后結束。
1.完畢;窮盡。
2.終究;畢竟。
副詞。總總歸;畢竟;最終我們只要把事情辦好,人們終究會相信我們的|腐朽的東西終究要滅亡的|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春天終究是春天,刮大風也不像冬天那樣冷。
1.猶終究。
2.長久。
1.結局;了局。原指弈棋時一局終了,比喻人事的一切局勢結束。
1.送終之具,指棺﹑槨等。
1.《詩.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后以"終窶"謂境遇艱難。
1.椎。
2.草名。葉圓而剡上,形如椎,故名終葵。見《爾雅.釋草》清郝懿行義疏。
3.復姓。春秋時代有終葵氏。見《左傳.定公四年》。
1.終身;到老。
2.度盡晚年;養老。
1.復姓。先秦有終黎氏。見《史記.秦本紀論》。
1.完結;結束。
1.即終南山。
1.亦作"終歿"。
2.壽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