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搬運。
使用杠鈴、壺鈴、啞鈴等器材進行比賽的競技運動。杠鈴比賽有抓舉、挺舉兩種舉法。運動員按體重分十個級別,以兩個單項成績之和為個人總成績,按總成績決定名次。
1.舊時對被推薦者而言﹐推薦者為其舉主。
1.生育子女。
2.科舉考試的應試人。
1.舉業。
1.見"舉柴"。
1.上奏章檢舉。
1.提腳;跨步。
2.喻輕易。
3.猶舉動。
所處地位重要,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全局。
1.全族。
1.定期考查地方官吏﹐政績優異者予以升遷﹐謂之"舉最"。
1.亦作"舉座"。
2.猶滿座。指全體在座者。
1.見"舉坐"。
1.端方合度的行步姿態。形容舉動合乎規矩,一絲不茍。
2.謂效法,摹擬。
1.正直的德行。
1.泛指計量長度和角度的用具。
2.規矩法度。
1.規矩;法式。
1.猶規范。
1.矯正使方。
1.猶法度,準則。
1.刻在竹木簡上的契約。
1.謂秋季萬物凋落。
1.曲尺與墨繩。比喻規矩法度。
1.法式,亦指以為法式。
對邊相等(通常鄰邊不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也叫長方形。
1.跳躍游泳。
1.見"榘砮"。
1.規矩法則。
將m×n個元素排成m行、n列的矩形表,用圓括號(或方括號、雙直線)括起來,即a11a12…a1na21a22…a2n……………a﹎1a﹎2…a﹎n稱為m行n列矩陣,簡稱m×n矩陣。當m=n時,稱為n階方陣。對矩陣可按一定法則進行加法、乘法及數與矩陣相乘等運算。
1.謂四邊圍坐成方形。
1.古代齊國的錢幣。莒邑所造,形似刀,故名。
1.即枳椇。
1.猶規矩﹑法度。
1.亦作"矩彟"。
2.規矩法度。
1.謂物相激蕩。
1.上下齒不相對應。
2.比喻不平正;參差不齊。
3.不相投合,抵觸。
4.不協調﹐差失。多用于文辭。
5.不順達。多指仕途。 6.謂別離。
1.咬嚼。
1.咀嚼,用牙齒磨碎食物。
1.獨行貌。
2.引申為落落寡合的樣子。
3.小步慢行貌。
1.單身行走。
1.見"踽踽涼涼"。
1.見"句櫛字比"。
1.兵器,戈戟之屬。
1.搜刮。
2.亦作"句駁"。查核批駁。
1.見"句剝"。
1.星名。
2.六壬(陰陽五行)占術中的十二神將之一。
1.刪除;刪改。
1.辦理;掌管。
1.文句的語調。
1.同"句讀"。
古時稱文詞停頓的地方叫句或讀(dòu)。連稱句讀時,句是語意完整的一小段,讀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