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屯田的一種組織形式。由政府招募無地農民集體耕種官田或墾荒﹐按規定納糧『以后歷代政府為取得稅糧和軍隊給養﹐均采取過此項措施。
1.兒童頸臂上系的彩繩。浙江風俗﹐農歷五月五日﹐兒童頸臂縛以彩絲﹐云可以避邪延壽﹐名"百歲索"。
1.同"百年之約"。
1.縱橫交錯的市道。
1.唐玄宗為眾孫建立的住所。
1.梨的別名。
1.各種菜蔬。索﹐通"素"。
2.用五色絲線編結的索狀飾物﹐亦名長命縷。
3.指跳繩用的繩子。
1.寺名。在陜西省西安市南。
1.多次淘洗。比喻精選。
1.各種形態。
1.見"百匿"。
1.各種害蟲。
1.人體的各個部分。
2.百官的部屬。
3.書法的百種書體。
1.各種途徑。
1940年8-12月,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一二九師和晉察冀、晉冀豫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約四十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分為三個階段,共進行大小戰斗一千八百余次,攻克據點二千九百余個,殲滅日偽軍四萬四千余人,破壞鐵路公路2000千米,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1.形容數目極大。
1.指豪富的人。
1.歷代帝王。
1.多種作為。
1.極言樹干之粗。亦借指大樹。
1.各種詐偽。
1.各種食品和滋味。
2.舊木砧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故木砧》。
1.多味的羹。
1.多次聽說還不及一次看到。意即耳聞是虛﹐眼見為實。
不論說什么、做什么都無所顧忌小孩子說話,百無禁忌,你又何必當真呢?
1.猶言一無是處。形容全都是錯的﹐沒有一點對的地方。
1.猶言一事無成。
1.猶言一事無成。
1.謂百人中無一人能勝任。
1.百事中無一事能做。形容人無能。
1.見"百不失一"。
1.謂百事之中無一件是正確的。表示對人對事的全盤否定。
1.謂毫無用處。
1.指寒食日。
1.各種事務。
1.各種事務全都興辦。
1.猶萬物。亦指各種貨物。
古代雜技、樂舞表演的總稱。秦漢時已盛行。包括雜技、幻術和歌舞等。南北朝以后也稱散樂”。隋代曾把四方散樂集中到洛陽(今屬河南)表演。唐宋兩代除宮廷演出外,唐代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寺院里設戲場”,宋代在大城市設瓦舍,作為百戲一類技藝的表演場所。元代以后,百戲”一詞已少用。
1.古代雜技演員。
1.古代雜技演員所穿的服裝。
1.猶言百發百中﹐萬無一失。
1.見"百下百全"。
1.古指京畿近郊各地。
1.各種吉利的事物。
2.眾神。
1.方言。一百個爆竹編成的鞭炮。亦泛指鞭炮。
1.專供畫像者臨摹的各種人物頭像圖冊。
1.亦作"百嬌"。
2.古代投壺﹐矢從壺中躍出復還﹐謂之驍。百驍﹐謂投壺發矢﹐百發百還。典出《西京雜記》卷五"古之投壺﹐取中而不求還……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余反﹐謂之為驍。"
1.很多個夜晩。謂相當長的時間。
1.各種邪惡。
1.異心;雜念。
1.種種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