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后以"躡足"指劉邦玩弄權術封韓信為齊王一事。
2.頓足,踏步。
3.輕步行走貌。
4.置身;參與。
1.即黃麾須仗。宋代殿庭儀仗之一。其規模較半仗為小。用于冊立皇太子或冊封皇后。參閱《宋史.儀衛志一》。
1.像胡須般細長的梗枝。
1.必須知道;應該知道。
2.見"須知冊"。
3.應用文體之一。對所從事的活動必須知道的事項,多用作通告或指導性文件的名稱。
1.謂親近寵幸。
1.奸邪小人或僥幸者進身的門戶。
1.猶言承蒙。常用為客套語。
1.僥幸免禍;僥幸避免。
1.謂望其勉力。
1.謂僥幸于萬一之民。亦指不務正業而得過且過之人。
1.希圖僥幸成名。
1.寵愛親近。
1.謂以諂媚而得寵信的奸邪小人。
1.謂因幸運而偶然遇合。
1.運氣。
1.猶言迎合,投其所好。
1.指帝王寵幸的貴臣。
1.寵幸偏袒。
1.猶幸虧;有幸。
1.帝王寵幸的佞人。
1.猶言承蒙。
1.僥幸得賞;企求恩賞。
2.指(帝王)寵幸賞賜。
1.原為戰國時貴族供門下食客食宿的地方??陀猩烯p中﹑下之分,舍也分傳舍﹑幸舍﹑代舍◇亦泛指招待賓客之所。
1.表示非常慶幸或幸運。
2.書信中習用語。有表示殷切希望之意。
1.謂僥幸偷生。
1.幸運的事情。
1.帝王寵幸的宦官。
1.本是;正是。
1.指因帝王寵幸而授官的人。
1.古謂帝王對人寵愛。
1.謂皇帝親臨聽講。
1.貼身的童仆。
1.謂僥幸獲益的途徑。
1.猶幸免。
1.猶希望。帶祈求語氣或表示客氣。
2.謂非分之想,僥幸之心。
1.指覬覦官職的人。
1.幸好,幸虧。
1.僥幸之心,非分之想。
1.謂僥幸得福。
1.賜允,允許。
1.皇帝巡幸學校。
1.謂帝王與宴。
1.猶干謁,干求。
1.本有;正有。
1.指帝王巡游時駐蹕。
2.指曾與帝王同房。
1.希望。
1.好運氣;出乎意料的好機會。
2.幸福,稱心如意。
1.因別人遭災而高興。
1.僥幸得到。
1.形容得意高興的樣子。
1.本自,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