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狡詐;無賴。
1.古代的一種風俗。
1.猶浸潤。
1.見"湔灑"。
1.舊俗于農歷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邊,以辟災度厄。
1.洗擦。引申指除去過錯。
1.洗刷。
2.引申指除去過錯﹑罪孽等。
1.洗滌。
〈書〉①洗濯。②除去(恥辱、污點等)~前罪。
1.古代的一種風俗。
1.洗滌。引申為洗雪惡名或滌除瑕疵。
1.見"犍椎"。
1.梵語。娑犍度的省音。為經論篇章單位。也譯作薄聚﹑積木等。
公元1-6世紀盛行于古代印度犍陀羅地區(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東部一帶)以雕刻為主的佛教藝術。吸取古代希臘末期的雕刻手法,豐富和發展了佛教的雕刻藝術。
1.亦作"犍槌"。
2.梵語的音譯。意為"聲鳴"。指寺院中的木魚﹑鐘﹑磬之類。
1.猶封存。
1.封閉。
1.謂寄信言別愁相思。
1.謂閉口不言。
1.封閉;封口。
2.指書信。
1.書信。
1.見"緘默"。
1.用以存放文書﹑名帖等物的多層書篋。
1.謂以鎖固封。
〈書〉閉著嘴(不說話)~不語。
1.閉口不說話。
1.謂封閉隱秘。
1.密封。
2.保守秘密。
1.猶含情。
1.古代用以束棺的繩索。
1.書信。
1.古人用縑帛作書,后因稱書信為"緘素"。
1.亦作"緘鏁"。
2.封閉關鎖。
1.見"緘鎖"。
1.繩索。
2.封固。
3.指緘封之書信。
1.信函的封題。亦指書信。
1.簡帖。
1.書函音訊。
1.謂心懷怨恨。
1.書信。
1.封鎖控制。
間子。
1.原指清末不帶孔的小銅幣﹐十個當一個銅元◇把小形的硬幣叫鋼間子或鋼間兒。也說間兒。
〈方〉指極少量的錢~不值ㄧ一個~也不給。
1.用筷子夾菜。
1.謂珍藏。
1.信封。
1.指書信。
1.見"煎熬"。
用高粱、小麥或小米等浸水磨成糊狀,在鏊子上攤勻烙熟的薄餅。
1.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