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靺韐"。
2.赤色皮蔽膝。
1.指古舊之書。
1.塵土飛揚。
1.《晉書.王戎傳》"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表物。"后以"塵表"謂人品超世絕俗。
2.世外;世俗之外。
1.佛教語。猶言世界。
2.佛教語。猶言世世;無量數。
1.佛教語。《華嚴經》所說的"圓融平等"的境界。謂一一微塵之中皆現無數國土(剎),而國土中又有微塵,微塵中又有國土,重重無盡,平等無礙。華嚴宗據以成立"十玄門"中的"微細相容安立門"。見唐法藏《華嚴經探玄記》等。
1.謙詞。猶言冒犯。
1.塵榻。
1.塵土彌漫之狀。
1.亦作"塵玷"。
2.污染,玷辱。
1.見"塵點"。
1.謂塵世的喧鬧。
1.塵黷。用作謙詞。
1.猶玷污。塵,自謙之詞。
1.被塵土污染,蠹蟲蛀壞。形容陳舊破爛。
1.人間;俗世。
2.凡人。
1.人世間的煩惱。
1.把塵世比作樊籠,因稱塵樊。
1.以土作飯,以泥作羹。比喻以假當真或無足輕重的事物。
1.又稱灰塵肺。某些工業生產過程中能產生有害的灰塵,如防護不好,就進入肺臟,肺中灰塵逐漸增多,使肺結疤,彈性減弱,勞動力也逐漸減退,并容易感染肺結核﹑肺炎等。
1.塵土紛飛。亦指紛亂的塵世。
2.猶塵慮。
1.猶言灰塵煙霧。
2.塵俗的氣氛。
3.猶言凡俗之貌。
1.灰塵污染。
1.擱置已久,被塵土蓋滿。
2.猶塵世。
1.猶蟄居。
1.庸俗陳腐。
1.塵事的牽累。
1.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根塵相接,便產生六識,導致種種煩惱。
1."塵飯涂羹"之省。
1.見"塵飯涂羹"。
1.灰塵和污垢。
2.猶世俗。
3.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
4.猶污染;污損。
5.佛教謂煩惱。
1.灰塵和污垢,谷粃和米糠。喻卑微無用之物。
1.裝滿塵垢的口袋。比喻沒有學識才能的人。
1.指車馬。
1.塵世的軌轍。猶言世途。
1.謂茫茫塵世。
1.化為塵土。指消失;死亡。
1.世俗的意念。
①起伏搖動水波蕩漾。②形容起伏動蕩歌聲蕩漾|友情在心中蕩漾|晴風蕩漾落花飛。
1.掃蕩平定。
1.放縱;不受約束。
1.同"蕩佚"。
1.同"蕩佚"。
2.毀壞散失。
1.寬恕。
1.折損。
1.謂滌凈憂慮,恣逞情懷。
2.放縱之情。
3.動搖﹑渙散意志。
1.以手推舟,行于陸地。《論語.憲問》"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妔蕩舟,俱不得其死然。'"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妔多力,能陸地行舟。"邢昺疏"蕩,訓推也,能陸地推舟而行。"一說,以舟船沖鋒陷陣。見清顧炎武《日知錄.妔蕩舟》。
2.劃船。
1.別帥,副將。
1.毀滅;傾覆。
1.指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
2.浪蕩子。謂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或敗壞家業的人。
1.同"蕩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