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秘密稟報。
1.蒙倛。
1.古指包圍地球外面的大氣。
2.猶悶氣。
1.覆蓋。
1.迷糊貌;蒙昧貌。
1.迷茫貌。
1.蒙蔽。
1.毛衣。
1.蒙童的教師;啟蒙的老師。
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辯騷》"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辭……童蒙者拾其香草。"后因稱摘取文詞為"蒙拾",常用作書名,含有自謙之意。如清代王士秅有《花草蒙拾》﹑王士祿有《讀史蒙拾》﹑杭世駿有《漢書蒙拾》﹑《后漢書蒙拾》。
1.淺學無知之士。
1.方言。作假騙人。
1.受到;遭受。
1.即蒙館。
1.古稱日落之處。
2.喻人垂暮之年。
1.迷茫貌。
1.獸名★類。亦稱"蒙貴"。
1.見"蒙瞍"。
1.亦作"蒙?"。亦作"蒙叟"。
2.盲人。
3.指樂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
1.眼微合細視。
法語montage的音譯,意為構成、裝配。借用在電影中,意為組接,即把所攝的不同的鏡頭,按照導演原定的創作構思,重新組合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世界著名旅游地。在摩納哥北部。人口13萬(1982年)。氣候溫和,景色優美。有大賭場、豪華俱樂部和公園等。各種活動大都帶有賭博色彩。
英國在北美洲的屬地。在西印度群島東北部。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125萬(1989年)。首府普利茅斯。經濟以農業和旅游業為主。主產海島棉。
1.凝不清。
1.知識未開的兒童。舊亦以指開始讀書識字的兒童。
1.亦作"蒙?"。昏憒;糊涂。
2.迷糊;朦朧。
1.猶言暈頭轉向。
1.猶幸蒙,幸運地受到。謙詞。
1.蒙受恥辱。
1.劍繩。《戰國策.趙策三》"且夫吳干之劍材,難夫毋脊之厚,而鋒不入;無脾之薄,而刃不斷……操其刃而刺,則未入而手斷。"鮑彪注"蒙須,疑為劍繩,猶蒯緱也。"一說猶蒙盾。吳曾祺注"須,盾名;蒙須,猶蒙盾也。"
也稱蒙館”。中國古代對兒ν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始于夏商周。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習字、作文及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書》等。
1.潛心修養。語本《易.蒙》"蒙以養正,圣功也。"孔穎達疏"能以蒙昧隱默,自養正道,乃成至圣之功。"
2.教育童蒙。
1.以巾蒙頭。
2.猶披戴。
1.細小的水波。
1.彌漫。
1.猶廣大。
1.蒙昧幼稚;蒙昧幼稚的兒童。
1.愚昧。
1.毛毛細雨。
1.即莊周。因莊周曾為蒙漆園吏。
1.見"蒙雜"。
1.被包在鼓里。比喻受人欺騙,對某種情況的真相一點也不知道。
1.蒙受恩澤。
2.地名。春秋宋地。故城在今河南商丘東北。
1.籠罩。
1.糊涂。
1.忠厚爽直。
1.亦作"蒙穉"。
2.幼稚無知。
1.見"蒙稚"。
1.指莊周。
1.指莊周。
1.愚昧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