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勢惡化,也泛指向相反的方向轉化病情的好轉和逆轉,牽動了每個人的心|形勢不可逆轉。
1.玩弄兩面手法,搬弄是非。
1.解放前在兩面政權中工作的我方干部。
1.指乒乓球運動員從左右兩面攻球的技術。
①指耍兩面手法的人,也指對斗爭的雙方都敷衍的人。②指兩面手法耍~。
一個人或一個事物同時存在的兩種互相矛盾的性質或傾向。
1.即穿帶印。印章的一種。印的上下面都刻有印文,大多是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號的私印,盛行于漢代。
1.指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和敵占區或國民黨統治區之間的一些對敵我雙方都取應付態度的基層政權。
1.稱日﹑月。
2.指漢明帝﹑晉明帝。
1.兩個極端。
2.兩端;兩頭。
印度故事片。印度電影制片廠1953年攝制。穆凱爾吉編劇,洛埃導演,薩赫尼、洛埃主演。農民向波無錢償還地主的高利貸,又不愿將兩畝地賣給地主抵債,被迫流浪到大城市拉黃包車謀生。不久,他的妻兒也到城里,一家人歷盡艱辛,仍一貧如洗,不得已他又攜妻兒回鄉,這時,兩畝地已被地主霸占,一家人再次流浪他鄉。
1.晉代文學家潘岳和潘尼的合稱。潘岳長于詩賦,文辭華靡;潘尼詩注重詞藻,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
左右兩邊衛隊站在門口~ㄧ馬路~種著整齊的梧桐樹。
1.猶言一張嘴。超貶義。
1.舊時謂人死后每隔七天為一忌。死者亡故第十四天謂之兩七。
脊椎動物的一綱,通常沒有鱗或甲,皮膚沒有毛,四肢有趾,沒有爪,體溫隨著氣溫的高低而改變,卵生。幼時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長大時可以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和皮膚呼吸,如青蛙、蟾蜍、蠑螈等。
1.即兩棲綱。動物學用語。參見"兩棲動物"。
1.亦作"兩歧"。
2.分為兩支。
3.指兩個分岔。
4.稱頌地方官吏改善農業有方,民樂年豐。
5.借指麥子。 6.指特異之禾稼。 7.兩種意見分歧;兩種辦法不統一。
1.贊美吏治清明﹑歲和年豐的歌。
〈書〉(兩種意見、方法)不統一辦法應該劃一,不能~。
1.一個人騎兩頭牛,比喻同時依附對立的兩方。
1.即錐子。
1.雙親,父母。
借貸或買賣雙方賬目已經結清誰也不欠誰,咱們~了。
1.指雙方的心思﹑責任心。
2.指雙方的感情﹑情意。
做一件事顧全兩個方面,使兩方面都很好。
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簡稱。在所有權不變的條件下,生產資料所有者將經營權委托給他人使用。如地主將土地租給農民耕種;資本家委托總經理經營企業。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企業由兩權統一走向兩權分離,即國家仍擁有企業中國有資產的所有權,企業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和獨立法人。實行兩權分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前提。
1.政治學名詞。指行政權與立法權各自獨立。
1.雙方各自責讓。
1.比喻兩人看法相同﹑行動一致。多用于貶義。
1.兩條刀鋒。
1.古代兵器之一種。
1.謂不論國家治亂,個人均象箭一樣,直道而行。典出《論語.衛靈公》"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1.幾個。表示少量。
1.一種幼童發式。發髻向上分開,如兩角。亦借指童年。
1.兩者都好。
1.雙方都受到損傷。
1.內有襯領的衣領,便于拆洗。
1.言語反復,前后不一。
2.毀譽,兩種評價不一。
3.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1.春秋魯之周社和亳社的合稱,兩社之間是朝廷處理政務的地方。
訴訟案件最多經過兩級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中國從1954年起實行這個制度。對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裁定,當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民檢察院如認為有錯誤,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訴。上一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二審判決或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或裁定。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或裁定,也是終審的判決或裁定。
1.漢初,叔孫通為劉邦定朝儀,使征魯地諸生三十余人,有兩生不肯行,謂叔孫通所為不合于古。叔孫通笑其為真鄙儒,不知時變◇以"兩生"喻指熟諳禮樂典籍而不知權變的人。
1.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合稱。為唐代最高國務機構。
1.用兩石的力量才能拉開的弓。石,古代重量單位。亦泛指弓。
1.做了兩次人。謂死里逃生,好象重到人世。
1.唐長安城中東市﹑西市的合稱。隋名東市曰都會,西市曰利人。
1.猶言對頭,敵人。
1.兩旁;兩邊。
1.同時看兩件事物。
1.雙手放在前額上。古人表示慶幸的一種手勢。
1.謂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