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稱"劉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遠,以號行。道教全真道祖師。初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一日,道人正陽子來謁,說清靜無為之法,并索雞卵十枚,累金錢上。蟾驚呼"危哉!"道人說"居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海蟾悟,棄官歸隱,后仙去。見《神仙通鑒》。民間多繪作仙童狀,前額垂發,手舞錢串,騎蟾背上。俗稱"劉海"。
1.謂毫無保留地改正過錯。
1.改正錯誤,決心向善。語本《易.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1.改正錯誤,重新做人。
改掉原來的,換成另外的~門庭 ㄧ~生活方式 ㄧ這句話不好懂,最好~一個說法。
1.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
2.比喻另擇新主﹐另找依靠。
①改變門第出身,提高社會地位。②投靠新的主人或勢力,以圖維持、發展。
1.喻改變身份。
認識錯誤,加以改正不知~。
1.古代鉆木取火,四季換用不同木材,稱為"改火",又稱改木。亦用以比喻時節改易。
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使適合于新的需要(多指廠礦、建筑物等)。
舊時稱改嫁。
1.改變節操。
2.更換季節。
改變舊有情況,使有所進步~工作ㄧ操作方法有待~。
1.改變事物原來的狀態或面貌。
1.猶補救。
1.移動座位。
1.謂另行增加民眾。
1.謂枝葉凋敗。比喻人品蛻變。
①改變自己原來說話的內容或語氣他發覺自己說錯了,于是連忙~。②改變稱呼叫慣了姐姐,如今要~叫嫂子,真有點別扭。
1.重新轉動舌頭,改變原來的說法。
1.更改正朔。
1.見"改勵"。
1.亦作"改厲"。
2.改過自勉。
①去掉事物的個別缺點,使更適合要求~土壤 ㄧ~品種。②改善。
1.奉行改良主義的政治派別。
反對從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主張在原有社會制度的基礎上加以改善的思想。
1.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
1.改變路徑。比喻變更方針和辦法。
1.改變法規。
2.改變音律。
1.改訂盟約。
1.涂改。
2.改變;變更。
1.猶言刮目相看。
1.改換年號。
法院更改原來所做的判決。
改變預定的日期會議~舉行。
改天~登門拜訪。
1.改建。
①改變原有的顏色秋末冬初,林木~。②改變神色面不~。
改變原有情況使好一些~生活ㄧ~兩國邦交。
1.指改變鹽官吏的考核辦法。
1.改嫁。適,嫁。
1.另行授予官職。
1.變換朔日。指經過一個月。朔,農歷初一。
2.更改正朔。借指改換朝代。
1.轉變習俗。
指從根本上改造大自然,也比喻巨大變革治山治水,~ㄧ這是一場~的政治斗爭。
比喻只改形式,不變內容(貶義)。
1.改變計劃。
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種政治措施。明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區廢土司制度,設貴州布政使司,下置八府。清代中央政府在云、貴、川等省大力實行以中央任命并可隨時調換的流官代替土司管轄地方的措施,即改土歸流,使原土司地區的地方行政與內地趨于一致。
1.另制;重造。
2.改成。
3.改換;變動。為,通"訛"。
1.改變前朝的文物制度。多指改正朔﹑易服色◇因以指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