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鱗次。
語出《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一人領唱,眾人贊嘆相和◇多用來形容詩文婉轉纏綿,優美絕倫,令人贊嘆不已。
①(-zhāo)一個早晨一朝一夕|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②(-zhāo)一旦;一時一朝之忿|一朝懷胎,十月分娩|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③一次朝覲五年一朝|詔丞相以下,月一朝重華宮。④滿朝,整個朝廷一朝之臣|一朝天子一朝臣。
1.比喻有朝一日無錢無勢。
1.謂一旦掌權就發號施令。語本唐朱灣《奉使設宴戲擲籠籌》詩"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
1.見"一朝一夕"。
1.一個早晨或一個晩上。形容時間短促。
1.突然發生的禍患。
1.謂自身的一切。
1.一粒微塵。常喻事物的微小。
2.道家稱一世為一塵。
3.借指相當大的差距。
①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稱修行的人清心寡欲,不被塵俗所玷污為一塵不染”他從小出家,真個是五戒具足,一塵不染。②比喻清廉純潔,沒有絲毫污點他做了幾十年的官,依然是兩袖清風,一塵不染。③形容物體或環境非常干凈、清潔窗明幾凈,果然一塵不染。
1.猶一塵不染。
1.猶言一伸。
1.古謂方十里之地。
2.謂一經成就。
3.一重;一層。
4.謂擊一下。
5.一定的規格。 6.初次制成的。 7.謂奏樂一終。
1.《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孔穎達疏"容貌一成之后﹐若以刀鋸鑿之﹐斷者不可續﹐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變。"后以"一成不變"謂刑法一經制定﹐不容變更。亦泛指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1.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傳夏少康憑此滅過﹑戈而復禹業◇遂用為勢微力弱卒能克敵制勝﹑光復舊業之典。
1.猶言專誠。
1.佛教華嚴宗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眾生顯明本性,與佛無異,因有"一乘顯性教"之稱。
1.一些日子。
1.見"一期"。
1.一甧。鴟,盛酒器。
1.表度量。十寸為一尺。
2.形容極短或極寬,多含夸張之意,非實指。
1.舊時用作刑具的短杖。
1.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1.指長臉。古相術家以為貴相。
1.亦作"一沖性兒"。
2.一下就沖動起來。常指發怒而不能自抑。
3.指急躁而倔強的個性。
1.謂魯莽急躁的性子。
1.同"一沖性兒"。
一點計策都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沒有絞盡腦汁想了半天,還是一籌莫展。
1.謂出生或出現一次。
2.謂出行或出來任事。"一",語氣助詞。
3.完全出于。
4.一番。
5.猶一套。 6.傳奇劇本結構上的一個段落。
本指箭在弦上,一觸動弓弩的機栝便疾射而出。比喻事態發展已到極其緊張的程度,一遇上某種誘因,就會立即爆發其至誠熱血,磅礴郁積于腔子里,一觸即發。
1.一經接觸就潰敗。形容很容易被打垮。
1.一條河流。
2.一片平川;滿地。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
1.宋陶谷《清異錄.喪葬義疾》"一傳十,十傳百,展轉無窮,故號義疾。"原指疾病傳染,后泛指言語﹑消息等展轉相傳。
1.一條椽子。亦借指一間小屋。
1.多年生草本植物。夏秋頂生總狀花序,花成串。花冠唇形,花萼鐘狀,皆鮮紅。花謝后花萼仍鮮紅,可供觀賞。亦有開紫花和白花的品種,稱一串紫和一串白。
1.明代一種役銀的上解辦法。要點是統一征收,分項上解。
1.比喻請求別人通融﹑庇護。
1.猶言一徑;一味。
1.指燒一頓飯的時間。
1.見"一錘定音"。
1.本指制造銅鑼時最后一錘決定鑼的音色,后借喻憑一句話作出最后決定。
1.謂只做一回,沒有長遠計劃。
1.方言。形容身體挺直結實。
1.猶一言。一句話或一個字。
2.謂異口同聲。
3.一面之辭。
4.告辭,辭別。
在電氣系統中電能從電源傳輸到用電設備所經過的電路。如把發電機、變壓器、輸配電線、母線、開關等與用電設備(電動機、照明用具)連接起來的電路。
又稱初級能源”、天然能源”。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經加工或轉換的能源。主要有直接來自太陽的輻射能和間接來自太陽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等以及地熱能、核能、潮汐能等。
又稱原生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或間接排入環境的污染物。如排入潔凈大氣和水體內的化學毒物、病毒等。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
1.表數量。用于聚集之物或人。
1.亦作"一蹴"。
2.謂一舉足,一踢。常以喻事情輕而易舉。
1.見"一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