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實地觀察調查他們到各地~水利工程。②細致深刻地觀察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必須勤于~和思索,才能有成就。
1.亦作"髠奴"。
2.禿頭奴才。對僧人的蔑稱。
1.對尼姑的蔑稱。
1.亦作"髠藄"。
2.見"髡剔"。
1.亦作"髠鉗"。
2.古代刑罰。謂剃去頭發﹐用鐵圈束頸。
1.禿頭囚徒。對僧人的蔑稱。
1.指僧人。
1.亦作"髠僧"。
2.指僧人。因僧人不蓄發﹐故稱。
1.剃去頭發。
2.光頭。指僧徒。
1.指枝葉光禿的樹木。
1.亦作"髠k"。亦作"髠藄"。
2.謂剃去頭發。
1.亦作"髠頭"。
2.剃去頭發。
1.亦作"髠徒"。
2.禿頭刑徒。對僧人的蔑稱。
1.亦作"髠魋"。
2.去發。
1.丑牛貌。
1.亦作"髠翁"。
2.指老僧。
1.光頭赤足者。
1.謂受髡刑,剃去須發。
1.亦作"髠刑"。
2.古代一種剃去罪人須發的刑罰。
1.亦作"髠聐"。
2.指剃發和去除頰鬢之刑。
1.剃發與斷足之刑。
1.亦作"髠簪"。
2.指和尚和道士。
1.剃發。
1.亦作"髠緇"。
2.指僧尼。僧人穿黑衣,故稱。
1.亦作"髠k"。
2.見"髡剔"。
1.一種大的水鳥。
1.《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后稱人升擢高第為鯤化。鯤,后訛為"鹍"。
1.亦作"鹍雞"。
2.鳥名。似鶴。
3.古曲名。
1.指《莊子》寓言中能化為大鵬的鯤魚。
1.傳說中的大鳥名。語本《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鯤﹐后訛為"鹍"。常以"鹍鵬"比喻才能卓異﹑志向高遠的人。
2.指鯤和鵬。
1.猶鹍弦。
1.泛指琴瑟等弦樂器。
1.即鹍弦。
1.亦作"鹍弦"。
2.用鹍雞筋做的琵琶弦。
1.謂鹍展翅高翔。比喻奮發有為。
1.琵琶上架弦的枕木。借指琵琶。
1.美玉。
1.語本《莊子.逍遙游》"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泛指大洪川。
1.亦作"鯤鱬"。
2.小魚。
1.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后因以"鯤鳳"喻超越世俗的卓然之士。
1.即《鹍雞》。琴曲名。屬古相和歌。
1.亦作"鯤?"。
2.即鯤魚。鯤魚千尺如鯨,故名。
1.古代傳說中的大魚﹑蛟龍。
古代傳說中的大魚和大鳥。也指鯤化成的大鵬鳥(見于《莊子·逍遙游》)。
1.七鯤身的簡稱。臺灣省南方的海口。
1.臺灣的別名。臺灣有七鯤身海口,故名。
1.古代傳說中的大魚。
1.即草魚。
〈書〉至誠~無華。
1.誠樸而不浮華。
1.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