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絹絲狀透明云幕。隔云可見日月輪廓。有時云體不顯,僅使天空帶乳白色。蔽日、月時,常有暈出現,往往是陰雨天氣的征兆。
1.詩人中的俊杰。
1.存放詩畫的小閣。清法式善家筑詩龕三間﹐人所投贈詩句﹐皆懸龕中﹐因以"詩龕"為室名﹐人稱"詩龕先生"。
1.詩的刻本。
1.詩人。
1.作詩的功課。
1.儲藏詩稿的庫房。
1.狂放不羈的詩人。
1.喻指窘迫苦澀好像牢獄一樣的詩境。
1.對詩人的敬稱。意謂老于作詩者﹐作詩老手。
1.指合樂的詩歌。
1.詩人的陣營。
1.指《詩經》和《三禮》。泛指儒家經典。
1.謂以儒家經典及其道德規范世代相傳。
1.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1.見"詩禮人家"。
1.《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后以"詩禮之訓"謂子承父教。
1.詩中道理。
1.詩的工力。
2.詩的力量。
1.猶詩篋。
1.詩中的上下兩句。
2.指楹聯。
1.吟詩﹑作詩的小屋。
1.做詩的材料。
1.詩人聚集之所。
1.猶詩魂。杰出的詩人。
1.題上詩的絲織物。
1.指詩人。
1.詩人中之佼佼者。
1.詩友。
1.詩歌與刑律。
2.詩的格律。
1.有關詩歌的評論文章或創作理論方面的著作。
1.詩人容貌。
1.促成婚姻的詩。
2.指引起詩興的人或物。
1.詩人之家。
1.詩人的盟會。
1.如詩一般的夢境﹐美夢。
1.以詩句為謎面的謎語。
2.敲詩。又稱"打詩寶"。其法以長四五寸長的紙條﹐摘錄古人詩一句﹐而于句中隱去一字﹐注于紙尾﹐以封套籠之﹐不令外見。別配四字﹐與紙尾原字﹐書于句旁。猜者就五字中選擇一字﹐選中為勝。
1.善于作詩的名聲。
1.猶如入魔一般的強烈的詩興。
2.指酷愛做詩好像著了魔一般的人。
3.指詩的怪癖的格調。
1.題詩的墨跡。
1.貯放詩稿的袋子。語本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1.指隱居務農的詩人。
1.謂不能自如地駕馭文字作詩﹐而為詩之格律等所束縛﹐如詩之奴隸。
1.詩友。
1.唐韓愈《進學解》﹕"《詩》正而葩。"后因以"詩葩"指詩歌。
1.用以題詩的木板。
2.指題上詩的木板。
3.韻牌。刻詩韻上下二平聲為紙牌式﹐每韻一葉﹐總三十葉﹐山游分韻﹐人取一葉﹐吟以用韻。見明屠隆《考盤馀事.韻牌》。
4.文人游戲﹐各以牌分取雜字﹐綴成韻語﹐是牌亦曰詩牌。
1.研究《詩經》的流派。
2.詩人的流派。始于宋人"江西詩派"。宋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又有《江西詩派詩集》的編刊。宋劉克莊有《江西詩派小序》。
1.詩友。
1.見"詩朋酒友"。
1.作詩飲酒的朋友。
1.詩思。